[实用新型]防水型连接器续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8925.1 | 申请日: | 2006-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29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洪登胜;洪瑞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亮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连接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以连接凸凹端连接器的续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科技领航的现今,各式各样的科技产品深入我们的生活的中,例如各种数字家电、计算机、手机都已经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相对之下,各种电子产品的信息交流及传递也开始显得格外重要,而肩负起各种信息传递的各种连接器规格及其传输技术,也开始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
为了使各种电子产品上所记载的信息能够相互传递与接收,连接器的连接作用成了彼此的沟通桥梁。由于各种电子产品都具有自己一定的连接规格,因此为了使各种电子产品能够相互连接,在同一组连接器上具有不同规格的连接端子的也不断被发展出来,甚至也发展出为了不同的需求及长度的连接器形式。
而过去现有技术中,在连接器的组接上直接将具有凸端及凹端连接端子的连接器对应接合即可。不过此连接关系容易受到外力拉扯而脱落。因此现今一般的连接器上附有锁固组件已经是制式规格,使连接器在组接时,也通过该锁固组件加以固定,以避免相互连接的连接器脱落。
虽然现阶段的连接器在组装上已经趋于便利,但由于连接器上所具有的连接端子用以作为电性连接的接触端,在两连接器对应连接后因没有特别防水构造而容易因受潮破坏该电性连接的作用,使连接器的传输功能受损,甚至失去作用。虽然市面上已经出现有特别针对连接器防潮的产品结构,但大部分的产品设计上却破坏原有连接器在组装上的便利性,同时也增加连接器结构的复杂及体积,皆是目前用以作为防水作用的连接器结构未尽理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防水型连接器续接结构,通过提供独立的续接座,以便于使两对应连接的连接器可在该续接器连接后,通过该续接座上的环壁及防水垫作用,不但保护连接上的连接端子避免受潮而发生短路现象,更保有原来连接器组装上的便利性。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型连接器续接结构,其结构主要以续接座为主体,该续接座包括框体,在该框体内中央位置上设有隔板,该隔板上设有穿槽,用以穿设该凸端及凹端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另在该隔板两板面的周缘上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环壁,并与框体形成间隙,最后该环壁上套设防水垫,且恰容设在该间隙中,由此,当两具有凸端与凹端的连接器分别接在该续接座上,并与连接座的框体完全密合,同时通过该隔板中央的穿槽使该连接器形成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剖视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剖视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完成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操作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续接座1 框体11
通孔12 隔板13
穿槽131 连接孔132
环壁133 间隙14
防水垫15 凸端连接器20
凹端连接器30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续接结构主要以续接座1为主体,该续接座1的外观呈长方体,用以对应连接该凸端连接器20及凹端连接器30,其上具有框体11,该框体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凸起的通孔12。另外,在框体1的内部中央位置上有隔板13,该隔板13的中央位置上开设有穿槽131,用以让凸端及凹端连接器20、30上的连接端子对应穿设在其中。另外,该穿槽13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孔132,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孔为螺孔,用以锁固该凸端及凹端连接器20、30。在该隔板13两板面的周缘上分别向外凸出矩形环壁133,且该环壁133与该框体11形成间隙14。在续接座1上设有多个防水垫15,用来套在该环壁133的外周缘上,并恰好容纳在该间隙14内,以填补该续接座1与凸端及凹端连接器20、30连接时所产生的间隙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亮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亮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8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