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压风扇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9176.4 | 申请日: | 2006-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23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灏;刘文豪;黄家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9/02 | 分类号: | F04D19/02;F04D29/54;F04D29/32;F04D29/6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风扇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风扇模组,特别是一种大幅增加风扇的风压与风量的风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散热风扇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轴流扇,二是离心扇,三是横流扇,而使用最多的大概是属于轴流扇。考虑前两者,轴流扇适合在比速度(Ns)值>3时使用,离心扇适合在Ns值<1.5的条件下使用,而一般情况下Ns值愈小代表系统的阻抗(风阻)愈大,也就是代表着轴流扇的设计愈难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而离心扇虽有足够的风压,但却无法提供足够的风量。
在以往的散热风扇中,扇框的结构是以棒状来支撑风扇的扇框,可以通称其为一肋条,仔细分析肋条的形状对风扇风压的影响,发现肋条会产生风阻;由于风扇旋转对空气作功产生气流,气流在流经肋条后,则会扰乱形成气旋,造成风压的损失,减低风扇的效能;因此,有必要对公知技术所无法克服的缺点来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风扇模组,通过该风扇模组的导流部配合多组不同尺寸的叶轮或扇叶,以大幅增加风扇的风压与风量的风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利用前述增压风扇模组的结构,可以克服风扇的系统阻抗。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压风扇模组,主要包括:一第一扇轮、一第二扇轮,各具有多个扇叶,且所述第一扇轮的扇叶数多于上述第二扇轮的扇叶;及一框架,为中空壳体并界定有流道且设有一第一气口与一第二气口,可供气体流通,前述框架设有:一导流部;及一承置部连接该导流部且分别承接所述第一扇轮与第二扇轮及收容于其内的驱动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扇模组的导流部导引扇叶运转时所产生的气流,配合第一扇轮与第二扇轮的扇叶数的不同,以大幅增加风扇的风压与风量同时克服风扇的系统阻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图2的扇叶的可行实施模式示意图;
图4为图1、图2的扇叶的可行实施模式示意图;
图5为图1至图4的第一气口处呈倾斜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至图4的第一气口处呈凸曲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1至图4的第一气口处呈凹曲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1至图4的第二气口处倾斜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1至图4的第二气口处凸曲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1至图4的第二气口处凹曲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至图4的扇轮的轮毂所设凸缘呈凸曲面的剖示图;
图12为图1至图4的扇轮的轮毂所设凸缘呈凹曲面的剖示图;
图13为图1至图4的扇轮的轮毂所设凸缘呈倾斜面的剖示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增压风扇模组
11 第一叶轮
111 扇叶
11’ 第二叶轮
111’ 扇叶
112 轮毂
112’ 轮毂
12 框体
121 导流部
122 承置部
P 流道
M1 第一气口
M2 第二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的、技术特征及功效,能够通过以下配合图式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趋于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91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路引导装置
- 下一篇:机车无线安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