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高荷重的避震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9931.9 | 申请日: | 200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83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东茂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荷重 避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耐高荷重的避震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气垫式避震器包含一个底座1、一个固设于该底座1上的弹性橡胶承座2、一个固设于该橡胶承座2内的金属连接件3,及一个装设于该底座1上的气嘴4。该底座1具有一个底壁101、一个固设于该底壁101的顶面上的围绕壁102,及一个固设于该底壁101的顶面上的顶撑件103,该橡胶承座2是一体固设于该围绕壁102的顶端上,并具有一个开孔201,该金属连接件3具有一个与该开孔201连通的螺孔301。
当高压气体经该气嘴4灌入该底座1内后,使用者即可利用一支螺栓501而将一个承载物5锁固于该橡胶承座2上,如此,当该承载物5产生震动时,即可借由该橡胶承座2的弹性变形与该底座1内的高压气体来吸收缓冲该承载物5的震动能量。
然而,由于该气垫式避震器只能借由该橡胶承座2与该底座1内的高压气体来顶撑该承载物5,因此,当要承载重量较重的承载物5时,该气垫式避震器的整体尺寸规格也就要随之变大,以期能支撑住更高的荷重,但是,大型化的气垫式避震器不但会增加制造成本,也会造成搬运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尺寸规格但是可承载高荷重的承载物的耐高荷重的避震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高荷重的避震器,包含一个底座单元、一个弹性承座,及至少一个弹性元件。该底座单元具有一个底壁、一个固设于该底壁上的外围绕壁、一个由该底壁与该外围绕壁配合界定出的第一容置空间、一个固设于该底壁上且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的内围绕壁、一个由该底壁与该内围绕壁配合界定出的第二容置空间,及一个装设于该外围绕壁上而与该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的气嘴。该弹性承座是固设于该外围绕壁相反于该底壁的一顶端上,该弹性承座具有一个固设于该外围绕壁的顶端上的弹性橡胶顶壁,及一个固设于该弹性橡胶顶壁上的金属连接件,该金属连接件具有一个开口相反于该底壁的螺接孔。该弹性元件是装设于该底座单元的底壁与该弹性承座的弹性橡胶顶壁之间。
借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可借由弹性橡胶顶壁的弹性变形与底座单元内的高压气体来吸收承载物的震动能量,更可借由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来分担吸收承载物的震动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气垫式避震器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耐高荷重的避震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说明一个承载物装设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弹性承座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耐高荷重的避震器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的耐高荷重的避震器的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底座单元10、一个弹性承座20、数个弹性元件30、一个外盖40,及一阻尼油50。
该底座单元10具有一个底壁11、一个固设于该底壁11上的外围绕壁12、一个由该底壁11与该外围绕壁12配合界定出的第一容置空间13、一个固设于该底壁11上且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3内的内围绕壁14、一个由该底壁11与该内围绕壁14配合界定出的第二容置空间15、一个固设于该内围绕壁14相反于该底壁11的一顶端上的盖壁16、一个装设于该外围绕壁12上而与该第一容置空间13连通的气嘴17,及一个设置于该外围绕壁12的一外周面上的指示标记18。在本实施例中,该盖壁16具有数个分别对应于所述弹性元件30且与该第二容置空间15连通的通孔161,该指示标记18具有一个呈绿色的安全区181、二个上、下邻接该安全区181且呈黄色的警示区182,及二个上、下邻接所述警示区182且呈红色的危险区183。
该弹性承座20是固设于该外围绕壁12相反于该底壁11的一顶端上。该弹性承座20具有一个固设于该外围绕壁12的顶端上的弹性橡胶顶壁21、一个固设于该弹性橡胶顶壁21上的金属连接件22,及数个金属垫圈23。
该弹性橡胶顶壁21具有一个顶面211、一个相反于该顶面211的底面212,及数个分别对应于所述弹性元件30并凹设于该底面212上的限位凹槽2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东茂,未经陈东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99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