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足面点压式按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0100.3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72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克林;宁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克林 |
主分类号: | A61H15/02 | 分类号: | A61H15/02;A61H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镇华 |
地址: | 300074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点 按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保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人体足部保健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衰老始于足部,原因是足底是人体第二心脏,在其上聚集了人体各器官反射区域,即足底是人体各器官的收敛点,通过对特定的反射区肌脉的按摩和刺激,可以恢复反射区肌脉的功能。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足部是三阳经和足三阴经通过的部位,而且足底和足趾是它们的末端,且在汇聚与衔接处构成表里,贯通整个人体各部,互相交融。又,西医解剖学认为足部血管非常丰富。我们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即通过温水洗脚,加上恰倒好处的按摩,有利于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强身、建体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足底的保健也越来越重视,足底按摩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此,当今社会流行一种沐足服务行业,主要是通过人为的按摩,虽然能起到解除一身疲劳、强身建体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环境是公共场所,卫生条件不易控制,很容易引起各类皮肤病。为了既能按摩足部,又能避免感染各种皮肤病,各种适应人们在家中使用的足底按摩器具纷纷出现。目前,涉及到对人体足面,例如:足部上面、足趾及趾缝部位进行按摩只能依靠人工进行,但从保健的角度讲,对人体足部末端的按摩又是十分重要的,它对防病祛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足疗保健领域中开发一种对人体足面、乃至足部趾端或趾缝处的保健装置是非常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对人体足面、趾端或趾缝处进行按摩的足面点压式按摩装置。本实用新型在按摩过程中具有向足面、趾端或趾缝施加柔和的、倾斜向下的力,从而对足面进行自动化的点压式按摩动作,有效地刺激足面上的穴位,促进足面部位、乃至脚趾末端、经络末梢的血液循环,起到足部保健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以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足面点压式按摩装置,包括运动组件和按摩轮,所述运动组件包括与电机连接的主动轮盘,所述主动轮盘上偏心地设置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上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一呈L形摆杆的第一臂连接,所述L形摆杆的第二臂上设置有支撑杆、压力弹簧和调节手柄,所述支撑杆上远离第二臂的端头处设置有按摩轮。
本实用新型足面点压式按摩装置,其中,所述按摩轮采用柔性材料。所述按摩轮纵剖面的形状为与人体足面曲线或足趾部位曲线相吻合的曲面。所述按摩轮的表面上设置有乳突、加热装置、药垫层、或磁性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足面点压式按摩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它主要是利用曲柄-连杆-摆杆机构带动支撑杆动作,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L形摆杆的第二臂上,其另一端通过按摩轮对足面施加一个按压的力,由于在第二臂上设置有压紧支撑杆的压力弹簧,因此,当支撑杆在L形摆杆带动下作小幅度往复摆动的同时,按摩轮还被限定为可以作间歇的、小位移的向下滚压动作,按摩轮对足面的接触压迫具有一定的间歇性和弹性,使按摩过程更加舒适和人性化。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按摩轮纵剖面的形状可以设计为与人体足面曲线、或足趾部位曲线相吻合的曲面。另外,按摩轮的表面可选择设置乳突结构、加热保温装置、覆盖药垫层、或设置磁性点,这样在按摩的同时可起到热、力、磁或药几重理疗功能,促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气流畅,刺激足底反射区穴位,收到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足面点压式按摩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中主要附图标记的说明:
1——主动轮盘 2——偏心轴 3——连杆
4——摆动轴 5——连接销 6——支撑杆
7——按摩轮 8——压力弹簧 9——调节手柄
10——L形摆杆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附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是以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足面点压式按摩装置,包括运动组件和按摩轮7,所述运动组件包括与电机连接的主动轮盘,所述主动轮盘1上偏心地设置有偏心轴2,所述偏心轴2上设置有连杆3,所述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摆动轴4与一呈L形摆杆10的第一臂连接,所述L形摆杆10的第二臂上设置有支撑杆6、压力弹簧8和调节手柄9,所述第二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臂连接后形成刚性构件,所述支撑杆6的一端由连接销5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支撑杆6上远离第二臂的端头处设置有按摩轮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克林,未经徐克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01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可变进气系统
- 下一篇:球具握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