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水源热泵冷暖空调系统中的采灌井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0124.9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3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树林;王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树林;王安民 |
主分类号: | F24J3/08 | 分类号: | F24J3/08;E03B3/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060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水源 冷暖 空调 系统 中的 采灌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水型热泵空调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以管井采灌地下水为介质的应用于水源热泵冷暖空调系统中的采灌井。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即可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节水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电能,实现低品位能源向高温位转移,在冬季为热泵供暖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以管井采灌地下水为介质,应用于水一水型热泵空调系统中的核心技术。整个系统主要分三部分,室外管井系统,水源热泵机组和室内末端系统(风机盘管),三个系统之间靠水换热进行热量的传递,水源热泵与地能之间换热介质是地下水,与建筑物采暖空调之间换热介质是经软化后的自来水。冬季将地下水中低品位热能通过机组压缩机工作,迫使制冷剂压缩,蒸发、吸收地下水中的热量,使其温度降到一定值再回灌到地下含水层。机组吸收的热量再通过介质的冷凝被释放出来,用以加热采暖系统的自来水,最高温度可达到45-60℃。夏季制冷时,机组作逆循环。利用回灌井的地下水作为机组的冷却水,可以大大提高机组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由于采灌井的井身结构不合理,大多数采灌井仍沿用开采井的单滤水管的结构,有的井身管材采用水泥管强度不够,长期回灌或压力回灌时,容易冲散围填砂,使地层细颗粒砂涌入井内,影响回灌使用。大部分地区使用的采灌对井只有单一性能--“或采或灌”,冬、夏二季长期如此操作结果是时间一长会使单纯的回灌井造成气相,物理和生物化学堵塞,致使回灌井报废,严重的会造成地面沉降,水质污染。因此采灌井井身结构是人工回灌技术核心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应用于水源热泵冷暖空调系统中的采灌井,由于采用两井冬夏互为灌采并达到灌采平衡的技术,使所采地下水全部回灌至同一水层中,保证了含水层水量不致减少,并能疏通各种形式堵塞,还防止了管井的涌砂现象,使井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水源热泵冷暖空调系统中的采灌井,包括井体,其特征是:所述井体设为两眼等距的采灌井体,所述采灌井体分为上部泵室段和下部滤水管段,所述滤水管段分段设置笼状双层填砾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包括内层滤网和外层滤网,内、外层滤网采用低碳钢塑料喷的涂滤网,缠丝间隙1.5毫米,孔隙率34%;外层滤网缠丝间隙1.0毫米,孔隙率26.6%;双层滤网之间充填2-3毫米的石英砂。
所述过滤器与井壁之间的环状间隙充填1.5-5.0毫米的石英砂,充填高度高于顶层滤水管以上20-30米。
所述对井距离为45-50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两井冬夏互为灌采并达到灌采平衡的技术,使所采地下水全部回灌至同一水层中,保证了含水层水量不致减少,并能疏通各种形式堵塞,还防止了管井的涌砂现象,使井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尤其适合第四系粉细砂含水层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树林;王安民,未经赵树林;王安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01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