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混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1424.9 | 申请日: | 200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8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确切地说,为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混气装置,是一种用于污水或工业废水以及鱼塘等水处理曝气过程中能够在水中产生细密气泡,进而增加溶解氧的旋混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处理,去除水中有机物最有效的方法为生化法。目前生化法中通常采用的接触氧化、活性污泥等方法,均要通过曝气方式向污水中扩散输送空气充氧,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溶解氧维持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代谢的需要,以及促使接触氧化填料壁的微生物生成新的生物膜。生化法污水处理就是利用微生物细菌,以污水中有机物作为养料代谢繁殖,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净化水的目的,亦即生物降解技术。另外,人工养殖鱼虾等水产品,也要通过曝气向池塘中增加溶解氧,维持水生物的生存需要。因此,向水中均匀混入空气或氧气的曝气扩散技术,在污水处理及水产养殖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以往向水中混气曝气方式主要有鼓风曝气、高速搅拌曝气以及射流溶气等方法。鼓风曝气是用鼓风机通过管道末端排布的曝气头向水中扩散气相流体,产生立体连续的气液接触界面,是曝气的主要方式。但曝气头的气孔过大,产生的气泡大而影响气液接触面积,气孔过小又会加大压阻而增加动力消耗,而且容易堵塞,使维护变得困难;高速搅拌曝气产生不均匀的片状气泡,效果不理想;而直接射流溶气的效率低,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不细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曝气设备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简便廉价低能耗和高可靠性,能连续产生细密气泡的气液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是按下述方式实现的。需要处理的原水经过水泵加压进入到一个直径由粗到细的管道,水在细管道处流速加快,与大气之间形成负压。细管道出口扩张处设一个与大气相通的导管,在负压作用下,空气自然吸入到原水中。溶入空气的水经混合器碰撞、扰流、阻挡作用,形成微小气泡,再通过二级旋转减压气泡释放装置的减压、导流、旋流作用,形成雾状含有细密气泡的气液混合水。当这种气液混合水进入到水池后,微细气泡以较大的比表面积扩散上升与水接触,有效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组成包括气体引入组件1、气水混合组件2和气泡减压细化组件3。
气体引入组件1是一圆形管状体,水泵打入的原水通过螺纹管道连接腔14、变径室15,进入射流区16;射流区出口处设与大气或氧气瓶相通的进气管11,流动的原水在扩张腔17处的负压区,通过进气管喷嘴12将空气或氧气吸入到原水中。
气水混合组件2是一两端带螺纹压帽的圆管型装置,压帽23和28将连接管13和39,通过密封圈24和27密封连接;气水混合组件2的内部放置气水混合器25和第一级旋转减压气泡释放装置26。
气水混合器25,是一内表面加工成多条不连续螺纹状凸起21的圆管,圆管装入气水混合器25内部。
旋转减压气泡释放装置,与气水混合器25等直径的圆管内部,焊接两个或两个以上风扇叶片状翅片22,翅片高度超过中心线。
气泡减压细化组件3是由两片法兰夹住一圆管32,圆管内部放置第二级旋转减压气泡释放装置37;法兰两端通过螺纹连接水管39和35,法兰用螺栓夹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气装置,结构上主要由气体引入组件、气水混合组件和气泡减压细化组件等组成。需要处理的原水在气体引入部的射流喷嘴处将空气或氧气引入水中;通过气水混合部使气水均匀混合;再经过二级旋转减压气泡释放装置,使很细密的气泡混合到原水中。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气体引入组件1;气水混合组件2;气泡减压细化组件3;进气管11;进气管喷嘴12;连接管13、39、35;连接腔14;变径室15;射流区16;扩张腔17;螺纹状凸起21;翅片22、36;压帽23、28;密封圈24、27;气水混合器25;减压气泡释放装置26、37;法兰31、33;圆管32;螺栓34、3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水池51;进水管52;高效污水处理混气装置53;水泵54;出水管55;溶气水56;布水管5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14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上吸烟口的脱排机
- 下一篇:可移动性照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