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落差自动节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1448.4 | 申请日: | 200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89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岩;朱恩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岩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C02F1/5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250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落差 自动 节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落差自动节水器。
背景技术
我国是淡水严重缺乏国家之一,节约用水意义重大,居民生活用水废水的排出量占总用水量的35~40%,且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有增加的趋势,此部分废水的主要成分为皂液,无毒可回收,易二次利用,为此,大多数研究者主要针对这类废水的回收处理开发各种各样的节水器。当前,这类节水器普遍采用集水箱收集生活废水,该集水箱容易滋生细菌,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收集废水的来源是同楼层或者居室的废水,废水的用途也主要是冲厕,集水箱内的废水需用人工移送或者水泵提水注入马桶水箱,十分不方便。从目前的使用效果来看,这类节水器普遍存在着“二次污染”现象,而且费事费力,挤占生活空间,并难以实现“自动”回收废水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水位落差可“自动”回收废水、并有效克服废水的“二次污染”问题的落差自动节水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落差自动节水器,由集水箱、阀门、上进水管、下出水管构成,集水箱上分别安装有上进水管和下出水管,在上进水管上安装有阀门,其特征在于:上进水管的进水与集水箱具有水位落差,该集水箱与下出水管的出水具有水位落差,在集水箱上安装有一与其连通的药剂盒,在该药剂盒位置的集水箱底部安装一除渣盘,在该集水箱上安装有一溢水管。
而且,在所述的下出水管的出水部位通过三通连接自来水管。
而且,所述的集水箱底部安装的除渣盘为一大口径螺纹啮合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节水器的集水箱采用“水位落差原理”来解决生活废水的“自动”回收问题,不但实现了对废水的二次利用、达到了节水目的,同时也解决了上层居民厕所、地漏的“返味”问题,改善了上层居民的居住环境,体现了“互利互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和谐理念。
2.本节水器安装有药剂盒可杀灭滋生细菌,可有效避免环境的二次污染。
3.本节水器可固装在卫生间临近上层排水管的屋顶处、墙壁上,与卫生间内装饰形成和谐整体,美观大方,对环境无影响。
4.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十分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利用水位落差可自动回收废水,节水率达30%以上,不但不影响居室环境,而且还可以净化环境,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和谐理念,是一种利国利民的节水新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但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叙述的具体结构。
本落差自动节水器,其集水箱6上分别安装有上进水管2、下出水管7以及溢水管3,上进水管上安装有阀门1,用于控制进水流量,该上进水管可与上层居室的废水管连通,实现上进水管的进水与集水箱具有水位落差,溢水管可与上层居室的污水管相连通。集水箱的下出水管连通马桶水箱的进水管11,在下出水管与马桶水箱的进水管之间的管路上通过三通10并联一自来水管8,该自来水管上安装有一阀门9。为了实现智能控制给水切换,该三通也可以安装自动水压切换开关。集水箱的下出水管的出水与集水箱具有水位落差,以实现集水箱内的水可自动注入马桶水箱。在集水箱上安装有一与其连通的药剂盒4,该药剂盒内可存储杀菌灭菌药剂,该药剂可通过在集水箱上所制的通孔12流入集水箱内以杀灭集水箱内滋生的细菌,该药剂可在废水流入马桶水箱时产生的负压自动流入集水箱。在集水箱底部安装一除渣盘5,该除渣盘设置在药剂盒临近位置,以最大限度地杀灭细菌;除渣盘为一大口径螺纹啮合盘,可根据需要随时旋下以清除沉渣。
本节水器的集水箱可以制成多种形状,可固装在天花板内以及挂装在墙壁上,对环境没有影响并可美化环境、净化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在此不再陈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岩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岩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14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