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调节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2352.X | 申请日: | 200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4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明星减震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56 | 分类号: | F16F9/56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1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减震器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调节机构,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调节摩托车后减震器减震弹簧预压力都无法方便的用手直接进行调节,必须借助于专用工具进行调节,但是摩托车厂家在销售摩托车时大多数时候并不配备此工具,即使配备了用户也常常嫌其麻烦,一般也不将其用于调节,因此很多用户认为后减震器没有可调节功能,或者视为没有可调节功能,从而给用户使用摩托车造成了极大不便。因用户无法根据载重量和路况不同而方便的调节后减震器减震弹簧的预压力,后减震器常出现“过软”或“过硬”的状态,使乘员倍感不适,并常常因此导致用户报怨或市场投诉,也增加了市场维修部门的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不足和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的调节机构,它能直接用手轻松调节后减震器减震弹簧的预压力,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器本体,所述的调节器本体的外表面设有旋钮,旋钮与调节器本体固定连接或旋钮与调节器本体为一体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与调节器本体固定连接优选通过连接配合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配合优选方案为调节器本体外表面和旋钮的内表面分别设有凹凸的键槽,且调节器本体的凹槽和凸键分别与旋钮的凸键和凹槽相应,使调节器本体和旋钮的凸键与凹槽相互啮合而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旋钮的表面优选设有防滑花键纹,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手与旋钮之间打滑;同时进一步改进是上述的旋钮所用的材料为塑料,从而节约制作成本,减轻该件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后减震器调节机构所述的调节器本体的下端部为齿状;所述的调节器本体为管状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器本体上固定连接有旋钮,使调节减震器预压力时的力臂加长、力矩加大,从而实现不需借助任何工具,直接用手即可轻松旋动旋钮对摩托车后减震器减震弹簧的预压力进行调节。
固定联接的旋钮可为塑料材料制成,这样不但使用方便,而且既可以节约制作成本,又能减轻该件的重量。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将旋钮与调节器本体设置为一体,这样制作工艺简单,便于成批生产。旋钮的表面设置为防滑花键纹,可以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手与旋钮之间打滑,便于使用。另外,调节器本体设为齿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极数来确定相应的齿数,如两个齿实现手动两极调节,三个齿实现手动三级调节,以此类推,从而可以达到方便调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调节机构,它包括调节器本体2,在调节器本体2外表面设有旋钮1,旋钮1与调节器本体2通过连接配合固定连接,调节器本体2设置为管状,旋钮1所用的材料为塑料,调节器本体2上端部外表面设置有凹凸的键槽,方便与旋钮1内表面的凹凸键槽相互啮合而固定连接,即调节器本体2的凹槽21和凸键22分别与旋钮1的凸键11和凹槽12相应,使调节器本体2和旋钮1的凸键与凹槽相互啮合而固定连接;调节器本体2的下端部设置为齿状,方便与减震器减震弹簧相连,并可根据需要调节的减震器极数而相应改变其齿数;旋钮1的外表面设置为防滑花键纹,即将其表面设置为轻微凹凸的花纹,以达到防滑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旋钮1与调节器本体2为一体化结构,采用一次性成型,旋钮1的表面设置为防滑花键纹。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旋钮1与调节器本体2的固定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例如旋钮1与调节器本体2采用焊接的方式;旋钮1的材料也不限于塑料,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明星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明星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2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压自适应的直流低电压脱扣控制器
- 下一篇:无功耗单相限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