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性节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3502.9 | 申请日: | 200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22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广军 |
主分类号: | F02M27/04 | 分类号: | F02M27/04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257000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节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油器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磁性节油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油价的不断上涨,对汽车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发动机是汽车的一个关键部件,如何做到节油、高效和减少废气排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良好的节油性能不但可以降低使用成本,还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有助于环保。公知技术得知:利用磁场可以将汽油或柴油的燃烧分子链打散后重新组合为段分子链有利于油料的充分燃烧。利用磁性体对汽车燃油进行节油处理的技术方案很多,例如CN93200439.3号关于“雾化节油器”中提出的一种用于内燃机由进油口、端盖、圆柱形壳体、壳体内同极性相对安置的两块永磁体和出油口所组成的节油器,其壳体出口部分为圆锥形,壳体内含有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磁化室和雾化室的雾化网。燃油经磁化室被磁化并撞击雾化网形成微滴,并在雾化室被雾化后进入气缸内燃烧,从而具有消烟节油之效果,但这种节油器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实际节油效果并不明显。
一种名称为轻质页岩蛋白的纳米材料,是一种稀有矿石。矿石化学成份为SiO2 81.01%,Al2O 7.84%,Fe2O3 1.68%,CaO 6.60%,MgO 0.589%,K2O1.13%,Na2O 0.20%,P2O5 0.01%,H2O+ 0.10%,H2O- 2.42%,FeO 0.21%,TiO20.2%,Mn 0.01%。矿石具有大量的毛孔状微孔隙,比表面积特别大,可达277.3cm2/g,吸水率74.4%,孔径5-20nm。其孔隙度高,吸水性强,吸附性好,可吸附氯化物、亚硝酸盐、氰化物、Pb、Hg、As等有害物质或元素,并具有较好的脱色和漂白性能,可直接用于建筑、混凝土、涂料消光、油漆、油墨,并制成聚合物/蛋白石粉复合材料,可用于塑料、橡胶、纤维、织物等方面;此外还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脱色剂、水质矿化、净化剂。但是目前还没有应用在节油设备上的例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性节油器,它采用轻质页岩蛋白粉涂覆在壳体内的永磁铁和内壁上。可有效提高机动车燃油经济性。它包括进油口(1)、端盖(2)、壳体(6)、壳体内的套筒(7)、滤网(4)、永磁铁(5)和出油口(8),端盖(2)固定在壳体(6)上,壳体(6)内装有套筒(7),滤网(4)装在套筒(7)的两端,用压环(3)压住,其特征在于:永磁铁(5)和套筒(7)内壁均匀喷涂一种名称为轻质页岩蛋白的纳米材料。壳体(6)内有用来固定滤网(4)的压环(3),前后端各一个。永磁铁(5)通过过盈配合或粘接方式嵌于套筒(7)的内壁上,前后两端各两条,并互成空间垂直。永磁铁(5)为圆柱形或方形,数量为4块或更多。
燃油经进油口进入后,被磁铁磁化后,通过撞击滤网而形成微滴,然后急剧膨胀,扩散成雾状,与此同时喷涂在套筒内壁的轻质页岩蛋白可吸附油中杂质,并可不断释放出氧气,这样使得其燃烧更加彻底,从而取得消烟节油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的降低油耗,使机动车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可靠,使燃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尾气排放大为减少,减少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节油器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磁性节油器如图1-图3所示。磁性节油器由在端盖(2)上的进油口(1)、壳体(6)以及出油口(8)组成。壳体(6)内装有套筒(7),滤网(4)装在套筒(7)的两端,用压环(3)压住,永磁铁(5)通过过盈配合或粘接方式嵌于套筒(7)的内壁上,前后两端各两条,并互成空间垂直。套筒(7)的内壁和永磁铁(5)上喷涂一层轻质页岩蛋白粉,为纳米级材料。相对的两条永磁铁(5)之间的场强控制在3700-5400高斯之间为宜。
燃油经进油口(1)进入后,被磁铁(5)磁化后,通过撞击滤网(4)而形成微滴,然后急剧膨胀,扩散成雾状,与此同时喷涂在套筒(7)内壁和永磁铁(5)上的轻质页岩蛋白可吸附油中杂质,不断释放出氧气,这样使得汽油或柴油的燃烧更加彻底,从而取得消烟节油的效果。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广军,未经孙广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35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