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处作业吊篮安全锁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3522.6 | 申请日: | 200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5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生;张华文;赵鹏华;秦可新;王福绵;杨焕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9/00 | 分类号: | G01M19/00;G01D21/00;E04G3/32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004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处 作业 吊篮 安全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处作业吊篮安全锁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高处作业吊篮是建筑外墙装修、清洗和维护作业不可缺少的载人设备,近几年在建筑外墙施工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工作特点是根据需要将人和载荷在很大空间内垂直升降,属高度危险作业。在建筑外墙装修施工中,由高处作业吊篮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高处作业吊篮的重要安全部件---安全锁工作可靠性不稳定而引起的。所以,加强安全锁质量检验是至关重要的。安全锁试验是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155-2003《高处作业吊篮》中规定的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不论是型式检验还是出厂检验,都必须对安全锁的锁绳速度、锁绳角度及锁绳距离进行检验,型式检验还应进行安全锁静置滑移量试验,另外,标准中还定义了安全锁允许冲击力,因此,平台坠落而对钢丝绳(安全锁)产生的冲击力也应进行测量。但目前缺少的就是能够完全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155-2003《高处作业吊篮》中规定对安全锁试验要求的、功能完善的试验装置。目前,国内对该装置的研究还不是很成功,缺少一种定型产品,高处作业吊篮及安全锁的生产企业,为了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行出厂检验,都自制了一些检验试验装置,但功能都较为单一,一般只能测量锁绳距离,而且无法达到标准规定的左右偏载的试验工况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处作业吊篮安全锁试验装置,选用低速环链电动提升机,直接布置在门架横梁上,用电动推动器来实现悬挂链和模拟悬吊平台瞬间脱离,本装置加强了对安全锁的质量检验,消除因安全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事故隐患,使设备和人身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高处作业吊篮安全锁试验装置,包括有支腿、坠铁、平台架、推动器组、松紧器、传感器、上梁、提升机、横梁、电源配线及配电操纵台、安全拉力监测机构、平台水平监测机构组成,所述支腿上部经法兰连接装配有上梁和横梁,梁上装设提升机,提升机上挂装有松紧器及平台架,松紧器经拉杆与推动器组相连,平台架下面设有坠铁、其上装有配重铁,梁上还设有悬挂式缓冲器及传感器,安全拉力监测机构主要由拉力传感器和二次仪表组成,上梁用钢板焊成箱体;平台架是用钢板焊成的箱形平台,平台水平监测机构是水平仪和二次仪表组成,平台与悬挂式缓冲器连接。
所述的高处作业吊篮安全锁试验装置,支腿用钢板焊成箱体,电源配线穿过支腿连接到用电处,支腿的上部设有行程开关。
所述的高处作业吊篮安全锁试验装置,传感器悬挂在上梁底部,连接安全锁钢丝绳。
所述的高处作业吊篮安全锁试验装置,松紧器是由液力推动器,拉杆,插板,插头,插座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装置可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155-2003《高处作业吊篮》对安全锁的试验要求为目标,从测试理论、测量方法到测量结果、测量精度等方面都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
2.本装置在结构设计、机构选择等方面都以国家标准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等为依据,充分体现了我们以国家标准为准绳的设计理念。
3.本装置在测试系统设计方面采用了传感器技术和数据记录和分析仪器和软件,使测试过程实现了电动控制、自动测量和记录。
4.本装置模拟悬吊平台的提升行程1m,可实现模拟悬吊平台倾斜8°角以上的状态,锁绳角度测量采用双轴角度传感器,可用计算机实时监控模拟悬吊平台的倾斜角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达±15°,完全可以满足标准规定的模拟悬吊平台倾斜角不大于8°的要求。
5.本装置可电动控制模拟悬吊平台的自用坠落工况,同时用串接在安全绳中的力传感器和与提升绳并联的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实现对安全锁冲击力和锁绳距离、锁绳速度的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未经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35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