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入光背光源专用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3962.1 | 申请日: | 200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33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杨程;王垚浩;陈波;伍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国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詹仲国 |
地址: | 528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入光 背光源 专用 发光二极管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专用于液晶显示模块的侧入光背光源。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CD)一般用冷阴极荧光管(CCFL)提供光源,但是由于CCFL本身具有含汞、易碎、色彩表现能力不足等缺点,难以满足目前小型化和超薄的发展趋势,因此,利用具有高亮度的LED取代CCFL已成为了大势所趋。然而,CCFL属于均匀的线状光源,一个CCFL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就可以比较均匀的扩散到整个LCD显示屏所要照射的区域,达到所需要的亮度要求;LED属于能够发出一定角度光束的点光源,需要数个或者数十个才能满足要求,LED按照一定的间距排布成一条线装光源,让LED出射的光经过导光板扩散导到整个LCD显示屏照射的区域。由于LED出射的光线有一定的角度,往往只有部分光线能够进入导光板,由LED出射的光线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耦合效率比较低;另外,由于LED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导致相邻的LED出射光之间有一定的暗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有效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可以有效避免由于LED之间的间距引起的暗区的侧入光背光源专用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侧入光背光源专用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包括电极引脚、热沉、框架、管芯、环氧树脂,电极引脚与管芯两极相连,管芯连接在热沉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两个侧面为倾斜的斜面,并且在框架底部设有凹槽,管芯安装在凹槽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电极引脚的正极与热沉为一整体结构,电极引脚伸出框架并将框架底部半包封。
所述塑料框架注塑成型并将两个电极引脚固定为一体。
所述热沉的底面为平直面,管芯通过银浆连接在热沉的底面。
所述框架的上部斜面孔采用环氧树脂填充,框架底部的凹槽内涂敷有荧光粉。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LED封装结构中安放管芯和涂敷荧光粉的面积比较小,从芯片发出的光经过荧光粉激发后出射到框架的侧面上,然后经过环氧树脂折射后射出,由于经过塑料框架斜面反射的光线有一定的角度收窄,但是反射到另两个侧面的光线仍然以很大角度出射,所以该LED封装结构发出的光线在水平方向角度大,垂直方向的角度小。将具有该出光特性的LED用于背光源中,由于垂直方向角度比较小,可以使由LED发出的光尽可能多的射入导光板,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同时在水平方向角度比较大,可以有效避免由于LED之间的间距引起的暗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 2、侧面 3、凹槽 4、电极引脚 5、环氧树脂 6、环氧树脂 7、金线 8、管芯 9、热沉 10、线路板 11、LED 12、塑料框架 13、导光板 14、反射膜 15、散射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发明了一种新型的LED封装结构,包括框架1、电极引脚4、环氧树脂5、金线7、管芯8、热沉9,其中正电极引脚和热沉为一整体结构,电极引脚通过金线7与管芯8两极相连,电极引脚4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铜片结构,半包围框架1的底部,框架1采用注塑料成型将两个电极引脚连为一体,并且在安放芯片的位置留有比管芯稍大的凹槽3,框架内部有两个侧面2倾斜,在凹槽中涂敷好荧光粉后,框架的内部用透明的环氧树脂6填满。
安装时,先由电极引脚通过铜片连接为并行的框架条,多排框架条连接成片状模条,将带有电极引脚和热沉的铜片注塑封成框架,在成型过程做形成安放芯片的凹槽和两个斜的侧面,在凹槽的热沉上表面涂助焊剂,将管芯安放在涂有助焊剂的热沉上,使管芯和热沉牢靠连接,然后将管芯用金线连接到相应的电极引脚上,用调配好的荧光胶填满凹槽,将点完胶的二极管放入固化炉中固化,使荧光胶固化成形,最后在塑料框架内部填满透明的环氧树脂,将二极管从其模条上剪下,检测二极管的光学、电学参数并进行分档,将分档后的二极管编带包装,成品入库。
在应用过程中,将LED11贴装在线路板10上,该LED属于侧面发光,发出的光线直接射入导光板13中,导光板13和线路板10固定在塑料框架12中,然后再贴上反射膜14和散射膜15,即可点亮整个背光源系统;由于该LED框架上采用专门的凹槽和斜面设计结构,可以大大提高耦合效率,减小暗区,适合用于各种导光板的侧光照明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国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国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3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 下一篇:顺逆式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