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挡风玻璃遮帘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4217.9 | 申请日: | 200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7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吴铁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铁汉 |
主分类号: | B60J1/20 | 分类号: | B60J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建波;杨献智 |
地址: | 台湾省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挡风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产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挡风玻璃的遮帘。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小型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为了更好的发挥汽车的优越性能,人们在不断地对汽车进行各种改进,其中也包括对车内装饰的改善。
比如,汽车不开动时,人们为了保护车内物件的安全和隐私,往往希望能够让车外的人都看不到汽车里的东西。此外,在汽车不开动时,车内乘客总是被烈日晒地头晕目眩。因此,人们给汽车设计了各种遮光或者遮阳装置,比如遮阳帘。而且,遮阳帘在汽车开动后必须完全收起,以避免遮挡司机的视线。但是,现有技术的遮阳帘往往在收起后仍然会遮挡一小部分前挡风玻璃或者后挡风玻璃,这留下了安全隐患,形成了司机视线的观察死角,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
如中国专利第03242309号所揭示的一种电动汽车窗帘,该电动汽车窗帘包括一轨道,该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固定座及一第二固定座,该第一固定座分别设有两呈垂直状设置的主滚轮,该第二固定座分别设有一呈水平状设置的副滚轮;一窗帘组,该窗帘组设在轨道上,且窗帘组设有一窗帘,该窗帘至少在顶端分别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滑动件,这些滑动件分别穿套在相对的轨道内,在窗帘的一端至少在顶部设有至少一驱动件,该驱动件分别设有一穿套在该轨道内的滑块,且该滑块分别突出设有一结合部;一拉绳,该拉绳的两端分别由两主滚轮穿入,且其中一端绕过相对的副滚轮,两端分别穿该结合部绳设在一起;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是连结驱动该拉绳。但是,该电动汽车窗帘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成本较高、占用空间较大;另外,该电动汽车窗帘在收起时,将会遮住挡风玻璃的左侧边和/或右侧边,形成司机视线的观察死角,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不会留下观察死角的汽车挡风玻璃遮帘成为业界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起后不会留下观察死角的汽车挡风玻璃遮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遮蔽汽车挡风玻璃的汽车挡风玻璃遮帘,包括两片可共同将汽车挡风玻璃完全遮蔽的面料本体,每片面料本体的顶边设有至少二个用于通过滑钩将面料本体可滑动连接到汽车挡风玻璃上方的滑轨上的勾连部,其中,在面料本体的底边和/或侧边设有第一粘扣带。
一种具体方案是:第一粘扣带设有若干钩部,挡风玻璃下方设有第二粘扣带,第二粘扣带设有若干粘连部,钩部与粘连部对应可拆卸钩连配合。
另一种具体方案是:第一粘扣带设有若干粘连部,挡风玻璃下方设有第二粘扣带,第二粘扣带设有若干钩部,钩部与粘连部对应可拆卸钩连配合。
第二粘扣带包括二片或者二片以上。优选地,第一粘扣带为一个整体并且分布在面料本体的整个底边。第二粘扣带包括四片或者四片以上,且等间距分布在挡风玻璃下方,另外,也可以将第二粘扣带设置成一个整体并对应分布在挡风玻璃下方。
可供选择地,第一粘扣带包括二片或者二片以上,且其中二片设置在面料本体的底边的首端和末端。
可供选择地,第一粘扣带包括二片或者二片以上,且其中二片设置在面料本体的左侧边底角和右侧边底角。
而且,第一粘扣带和第二粘扣带之间的钩连配合力应当适度,以便于可以方便地将汽车挡风玻璃遮帘由遮蔽状态变成打开状态。
具体地,每片面料本体的顶边设有至少三个勾连部,且至少三个勾连部中的其中二个勾连部分别设于面料本体的顶边的首端与末端。
汽车挡风玻璃为汽车尾部挡风玻璃或者汽车头部挡风玻璃。
进一步地,面料本体的顶边设有至少三个褶皱部,用以提高汽车挡风玻璃遮帘的伸展性。具体地,褶皱部等间距分布于顶边上,且包括八个或者八个以上。进一步地,顶边上设有至少九个勾连部,勾连部与褶皱部等间隔设置。更进一步地,可以在面料本体的顶边上设置遮盖条,勾连部隐藏在遮盖条与顶边之间。
为了更好的实现遮蔽效果,可以在面料本体的左侧边和/或右侧边设置至少一片第三粘连带,并于汽车挡风玻璃的左方和/或右方设置与其对应可拆卸钩连配合的第四粘连带。
所述面料本体优选地采用设有网眼的面料,以便于适当透光,当然也可以采用更为致密的面料。可选择地,面料本体的底边也可以设置褶皱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铁汉,未经吴铁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42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空调风道的越野军车驾驶室上壳体
- 下一篇:无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