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炉散热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4725.7 | 申请日: | 200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2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明;袁灿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前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6 | 分类号: | F24C7/06;F24C7/08;F24C15/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3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炉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磁炉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产生磁力线使金属烹调器皿产生涡流发热将食物煮熟的炉具,由于它没有火焰,很受人们的欢迎。在使用过程,电磁炉内部的电子元件,如IGBT、桥堆等均会发热,而如何给予散热则为业界普遍考虑的问题,一般较为成熟的做法是直接在IGBT、桥堆等上侧面叠加一散热器,并配合有散热风扇,利用空气流动给予散热,以确保IGBT、桥堆等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然而,随着电磁炉技术的发展,现有叠加散热器的结构模式,由于其散热面积有限,散热速度较慢,时常导致局部温升过高,以致电磁炉工作稳定不佳,实际加热温度与设定温度差异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性好,可改善散热面积,避免局部温度过高的电磁炉散热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电磁炉的发热元件设置在炉体的底壳内,所述炉体的底壳为导热体,可采用导热的金属材质制作,而发热元件上侧面设置一散热器,该散热器至少有一引脚延伸固定于底壳上,恰使散热器与底壳之间形成导热体系。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散热器连接到底壳上,且底壳为导热体,这样可利用散热器与底壳之间形成导热体系,由底壳给予散热,相对扩大散热面积,从而也有效控制IGBT、桥堆等元件的温升,避免局部温升过高,保证电磁炉的稳定工作,也相对的延长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1,电磁炉的发热元件2设置在炉体1的底壳11内,底壳11为导热体,如采用导热的金属材质制作,当然也可采用导热的非金属材料制作,在底壳11上还设有进出风口及散热风扇。
发热元件2包括IGBT、桥堆等电子元件,在发热元件2上侧面设置一散热器3,散热器3底面贴靠发热元件2,而散热器3的上侧面为规则或不规则的散热面;散热器3朝下至少有一引脚31延伸固定于底壳11上,两者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锁接或采用焊接等方式连接,使散热器3与底壳11之间形成导热体系。
使用时,散热器3吸收发热元件2的热量,并给予散热,而底壳11与散热器3之间形成导热体系,这样可将散热器3上的热量传递给底壳11,由底壳11配合散热,由此加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功效,改善以往仅依靠散热器3之有限面来散热的不足,提高电磁炉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炉可为台面式或嵌入式,因而,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前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前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4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