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装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7017.9 | 申请日: | 2006-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93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刘付勇;彭德贵;袁红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40;H01M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装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生产设备,尤其涉及电池的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电池已经开始被广泛使用。以方形锂离子电池为例,方形锂离子电池一般包括:壳体、容纳于方形壳体电池极组件和电解质,其中壳体又包括方形筒体和盖板。通常方形锂离子电池的装配步骤如下:a、制备方形筒体、盖板、电池极组件;b、将电池极组件插入方形筒体;c、将电池极组件上的极耳焊接在盖板上;d、将盖板弯折,使盖板平面与壳体开口平面平行,将盖板定位于壳体开口上方;e、将电池极耳弯折成一定形状;f;推动盖板,使盖板下方电池极组件完全插入方形筒体。在电池生产过程中,上述步骤b、c、d、e、f等步骤一般均设置在同一流水线上分步完成的,一个工位只完成一个工序,生产的效率比较低。
另外步骤d、e、f是分离的,因此需要多次定位才能完成。多次定位会导致电池定位不一致,引起极耳弯折的一致性不好,这就增加了盖板的扣合难度,甚至给电池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电池装配过程中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进一步解决盖板定位、极耳折弯工序多次定位导致的产品一致性差、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池装配装置。
一种电池装配装置,包括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机座上的:
夹持装置,用于将待装配电池加紧或松开;
装卸装置,用于将待装配的电池放入夹持装置和从夹持装置中取出已装配好的电池;
弯折装置,用于对电池极耳进行弯折作业;
入壳装置,用于推动电池盖板将极组推入壳体。
优选的,夹持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夹头,第一驱动装置控制夹头作夹持或松开作业。
优选的,装卸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电池运送台。
优选的,弯折装置包括包括弯折臂、驱动弯折臂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
优选的,入壳装置包括第四驱动装置和由第四驱动装置驱动的推板。
优选的,所述入壳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四驱动装置与推板之间的第五驱动装置,当弯折装置对电池极耳弯折时,第五驱动装置将盖板扶正并向下推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在同一装夹工位上完成多个装配工序,提高了电池的装置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多个工序使用自动化的加工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确保产品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装配装置,包括机座21,设置在机座21上的:
夹持装置20,用于将待装配电池6加紧或松开;夹持装置2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9和夹头17、18,第一驱动装置19控制夹头17、18作夹持或松开作业。
装卸装置3,用于将待装配的电池6放入夹持装置20和从夹持装置20中取出已装配好的电池6;装卸装置3具体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和由第二驱动装置1驱动的电池运送台2。
弯折装置9、16,用于对电池极耳进行弯折作业;弯折装置9、16包括包括弯折臂8、15、驱动弯折臂8、15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7、14。
入壳装置13,用于推动电池盖板5将极组推入壳体4。入壳装置13包括第四驱动装置12和由第四驱动装置12驱动的推板10。入壳装置13还包括,设置在第四驱动装置12与推板10之间的第五驱动装置11,当弯折装置9对电池极耳弯折时,该第五驱动装置11将盖板5扶正并向下推送。
采用简述上述装置的电池装配步骤:首先人工将待装配电池6置于电池运送台2上,第二驱动装置1推动电池运送台2将电池6送入夹持装置20,夹持装置20中的第一驱动装置19驱动驱动夹头版头条8将电池6夹紧于夹头17、18之间;而后,弯折装置9、16的第三驱动装置7、14驱动弯折臂8、15向前往复运动一次,使极耳弯曲成预定形状;弯折装置9、16对极耳进行弯折的同时,入壳装置13中的第五驱动装置11推动推板10以使电池盖板5下行,以使电池盖板5平面保持水平,以便电池盖板5与电池壳体4扣合;第四驱动装置12推动推板10使电池极组进入电池壳体4,并将电池盖板5扣合在电池壳体4上;最后,夹持装置20松开电池6,装卸装置3将电池6从夹持装置20中运送出,完成一个电池的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70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