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投币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7123.7 | 申请日: | 200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61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秋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秋勤 |
主分类号: | G07D11/00 | 分类号: | G07D11/00;G07D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巨潮 |
地址: | 中国台湾屏***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币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贩卖机等消费机台上的投币器。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一般安装于贩卖机台或电子游戏机台上的投币器,该投币器包含一直立的机壳座11、一直立盖合于该机壳座11一侧的壳盖12、一安装于机壳座11上的计币件13与一验币件14,及一组装于机壳座11另一侧面并贯穿插入机壳座11内的闸门单元15。
该机壳座11与壳盖12共同界定出弯弧斜下延伸连接的一投币通道111与一进币通道112,及一岔接于投币通道111末端的退币信道113,该闸门单元15就是设置于投币信道111与进币信道112衔接处并控制所述钱币进入进币信道112与退币信道113。该验币件14安装于投币通道111上并检验进入投币通道111中的钱币真假且驱动闸门单元15开启,该计币件13安装于进币通道112上并计数经由闸门单元15进入进币信道112的钱币数量。
也就是说,当外界投入钱币进入投币通道111中,钱币先经验币件14简易真伪,如果是非伪造的钱币,验币件14立刻驱动闸门单元15开启以让钱币进入进币通道112,并经计币件13计数投入的钱币,以做为消费的依据。如果是伪造的钱币投入投币通道111,验币件14就不驱动闸门单元15,使伪造的钱币碰撞闸门单元15而滚入退币通道113中。
但是,部分不法人士利用细长扁平状的金属异物插伸入投币通道111中,并撬开闸门单元15而伸入进币通道112中,以该异物的前端于计币件13处来回抽动,以扰动计币件13不断计数,让贩卖机台或电子游戏机台误认为有大量钱币进入而供消费或游戏使用,造成商家严重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侦测异物插伸入并停止计币件计数的投币器。以防止有心人士以异物插入的方式诈取消费金额。
本实用新型投币器,用于检测与计数钱币,包含一直立的机壳座、一直立盖合于该机壳座一侧的壳盖、一安装于机壳座上的计币件与一验币件,及一组装于机壳座另一侧面并贯穿插入机壳座内的闸门单元,该机壳座与壳盖共同界定出弯弧斜下延伸连接的一投币信道与一进币信道,及一岔接于投币通道末端的退币信道,该闸门单元就是设置于投币信道与进币信道衔接处并控制所述钱币进入进币信道与退币信道,该验币件安装于投币通道上并检验进入投币通道中的钱币真假且驱动闸门单元开启,该计币件安装于进币通道上并计数经由闸门单元进入进币信道的钱币数量;
其特点是:该投币器还具有一安装于机壳座上并侦测闸门单元是否异常开启以驱动计币件停止计数的验证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验证单元验证该闸门单元的闸门是否正常开启,以避免闸门被不当外力撬开而扰动计币件所造成的损失,降低使用投币器的损失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投币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投币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侧面视图,且其中一壳盖已拆除;
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侧面视图;
图5该第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6是图4中VI-VI剖线的剖视图,以说明一闸门位于一封闭位置时的情形;
图7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以说明一闸门位于一开启位置时遮断一感测组件的情形;及
图8是该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以说明一闸门位于一开启位置时触动一感测组件的情形;及
图9是该第三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投币器的第一实施例是安装于一般自动贩卖机或电子游戏机台(图未示)上,以用于检测与计数投入的钱币,该投币器包含一直立的面板2、一直立组装于面板2后侧面的机壳座3、一直立盖合于该机壳座3一侧的壳盖4、安装于机壳座3上的一挡止件5、一计币件6与一验币件7、一组装于机壳座3另一侧面并贯穿插入机壳座3内的闸门单元8,及一安装于机壳座3上并侦测闸门单元8是否异常开启的验证单元9。
该面板2具有一板本体21、一上一下的位于板本体21上的一进币孔22及一退币孔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秋勤,未经吴秋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7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