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键盘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7190.9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20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国威 |
主分类号: | H01H13/70 | 分类号: | H01H13/70;G06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中国香港***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键盘 | ||
本申请为2005年11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1/283,181的部分继续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键盘,具体地涉及一种适于输入字符、命令或指令到电和电子装置中,例如,输入导航(navigting)指令到电和电子装置中的各个页和/或菜单之中的键盘(即执行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上翻页、向下翻页、向前和向后的操作),这些装置是,例如电脑、膝上型电脑(lap top computers)、掌上电脑(PDA’s)、移动电话等等。这种键盘可内置于电和电子装置中,或者是通过适当接口与所述装置相连的独立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许多电子和电的装置都配有或可连接到包括多个键的键盘,这些键用于输入各种字符、命令和指令,例如字母数字字符(例如a,b,c,A,B,C,0,1,2…)、符号(例如%、@、&……)或各种语言字符(例如中文、韩文或日文)。但是随着这些装置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容纳键盘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减小键的尺寸,但是这会增加键盘操作时的按键错误率。
另一种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减少键的数量,但是要保证可输出或发出的指令/字符的数量不变。这意味着每个键输出或发出的指令/字符的数量必须增加。然而为了提高这种键盘输入的效率,需要限制每个键输出或发出的指令/字符的数量。例如,传统的移动电话通常包括十二个键,键盘的尺寸不令人满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键盘,其可以减少上述缺陷,或至少为公众提供一种有用的替代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括至少键元件和两个开关的键盘,其中开关与每个所述键元件相联,其中所述键元件包括至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接触元件,其中只有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元件的其中一个可移动,以在某时刻促动各自的所述开关,所述第三和第四接触元件可移动以按所述开关的第一促动顺序促动各自的所述开关,所述第五和第六接触元件可移动以按所述开关的第二促动顺序促动各自的所述开关。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的按键数量较少,但通过操作键盘所能够产生的字符、命令或指令数量却不会减少。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以实例的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键盘一部分的键结构的第一实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1B是图1A所示键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1C是图1A所示键结构的顶视图;
图1D是表示键的四个接触腿和两个开关位置的示意图;
图1E是表示键的四个接触腿和两个开关的可选择结构方式的示意图;
图2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键盘一部分的键结构的第二实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键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3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键盘一部分的键结构的第三实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3B是图3A所示键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4A是图1A所示键结构第一实例的第一剖视图,其中按钮处于常规稳定位置;
图4B是图4A所示键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其中按钮处于压下位置;
图5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键盘一部分的键结构的第四实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5B是图5A所示键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6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键盘一部分的键结构的第五实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6B是图6A所示键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7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键盘一部分的键结构的第六实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7B是图7A所示键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8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键盘一部分的键结构的第七实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8B是图8A所示键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9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键盘一部分的键结构的第八实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9B是图9A所示键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10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键盘一部分的键结构的第九实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10B是图10A所示键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11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键盘一部分的键结构的第十实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键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12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键盘一部分的键结构的第十一实例的剖视图;
图13是由图12所示键结构构成的键盘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由图11A和图11B所示键结构构成的键盘的俯视图;
图15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键盘一部分的键结构的第十一实例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国威,未经杨国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71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