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变色型太阳能玻璃地砖灯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7403.8 | 申请日: | 200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56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镠;李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先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33/00 | 分类号: | F21V33/00;F21S9/02;H05B33/08;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德斌 |
地址: | 4342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变色 太阳能 玻璃 地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发光型地砖灯,尤其是一种可以循环变色的太阳能玻璃地砖灯,属室外地面装饰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光型地砖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地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的夜间景观工程中,其工作原理是日间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在储能元件中,夜晚时储能元件中的电能通过电路使光源发光。现在市场上关于太阳能发光型地砖的同类产品有两种,一种是平面型的,采用太阳能电池,使用储能元件为数百法拉级高容量电容器。其缺点是电路复杂,易损坏,寿命短,发光亮较低,生产维修困难。另一种产品是凸面型的,也是采用太阳能电池,且使用许多LED作为光源直接向上照射,其缺点是使用场所受到限制,只能安装在使用场所边缘,而且为多点直射发光,存在光点,而且不易更换蓄电池。另外,以上两种产品均为恒亮发光产品,使得室外景观灯的装饰风格单调,应用范围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了目前太阳能发光型玻璃地砖只能发出单一的恒亮光的不足,能发出循环彩色光亮;而且寿命长,发光亮度好,适用范围广的循环变色型太阳能玻璃地砖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循环变色型太阳能玻璃地砖灯由玻璃地砖缸体、太阳能电池板、LED导光板、蓄电池盒、电路板及盖板构成,其特征在于:玻璃地砖缸体的中间装有LED导光板,玻璃地砖缸体内表面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均布在LED导光板周围,玻璃地砖缸体的底部制有一装有蓄电池组的蓄电池盒和电路板的空腔,空腔内各部件打胶固定并密封,然后盖好后盖。空腔与玻璃地砖之间的部分用PU胶整体灌封。
所述的电路板上的工作电路包括由太阳能电池板与二极管D1构成的充电电路,由升压转换芯片IC1构成的升压电路,由循环慢输出芯片IC2构成的循环慢输出电路和由光控芯片IC3构成的光控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太阳能作能源,采用3种颜色的LED组作光源,通过受光线控制的升压电路控制用周期性循环慢输出的三组输出去推动光源发光,并使用无色透明平板玻璃作导光体,使发光面色彩更加均匀,更加明亮,发光损耗小,防水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循环变色型太阳能玻璃地砖灯的主视图;
图2为循环变色型太阳能玻璃地砖灯的左视图;
图3为循环变色型太阳能玻璃地砖灯的后视图;
图4为循环变色型太阳能玻璃地砖灯的电路图。
图中:1、玻璃地砖缸体,2、太阳能电池板,3、LED导光板,4、蓄电池盒,5、电路板,6、盖板,D1、二极管,IC1、升压转换芯片,IC2、循环慢输出芯片,IC3、光控芯片,LED、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该循环变色型太阳能玻璃地砖灯由玻璃地砖缸体1、太阳能电池板2、LED导光板3、蓄电池盒4、电路板5及盖板6构成。LED导光板3装在玻璃地砖缸体1的中间,太阳能电池板2装在玻璃地砖缸体1的内表面,并均布在LED导光板3周围,玻璃地砖缸体1的底部制有一空腔,装有蓄电池组的蓄电池盒4和电路板5装在空腔内,空腔内各部件打胶固定密封并盖好盖板6。空腔与玻璃地砖之间的部分用PU胶整体灌封。
所述的电路板5上的工作电路包括由太阳能电池板2与二极管D1构成的充电电路,由升压转换芯片IC1构成的升压电路,由循环慢输出芯片IC2构成的循环慢输出电路和由光控芯片IC3构成的光控电路(参见图4)。
工作时,白天1.932V的太阳能电池板2接受太阳光线输出电压,该电压通过二极管D1给1.2V的蓄电池BT充电,另外光控芯片IC3接受太阳光线控制DC/DC升压转换芯片IC1,使升压转换芯片IC1不升压,不能驱动循环慢输出芯片IC2和LED导光板3内的三组发光二极管LED发光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先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先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74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