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式蓝芽配对装置及其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20157974.1 申请日: 2006-11-15
公开(公告)号: CN201018499Y 公开(公告)日: 2008-02-06
发明(设计)人: 苏文吉 申请(专利权)人: 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4B5/02 分类号: H04B5/02;H04B5/00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周国城
地址: 台湾省***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接触 式蓝芽 配对 装置 及其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蓝芽配对装置及其系统,尤指一种接触式蓝芽配对装置及其系统,其可通过由接触方式进行蓝芽装置识别数据的交换,以便使用蓝芽技术传输时,该蓝芽主装置可依据记忆的蓝芽装置识别数据,直接进入连接模式。

背景技术

蓝芽(Bluetooth)技术最早由Ericsson及Nokia为联结其行动电话与其它可携式装置而发展的技术。为了使蓝芽成为新一代的短距离无线通讯标准,Ericsson、Nokia、Intel、Toshiba及IBM在1998年5月共同成立Bluetooth SIG来负责相关规格的制定及推广。到2001年7月为止,全球共有2491个会员。

蓝芽技术选择在无需额外授权的2.4GHz ISM频带上作无线传输,除了要达到取代有线的目的外,尚可提供无线上网,不同装置间的数据同步和数据交换,以及连结不同的电子设备等应用。

蓝芽的传输范围在10公尺(0dBm)到100公尺(20dBm)左右,采用每秒1600次跳频展频技术。在数据传输上,目前蓝芽以异步连接导向(Asynchronous Connection-Less,简称ACL)的联机方式,提供最高下传723.2kbps及上传57.6kbps的非对称性传输速率或433.9kbps的对称性传输速率。在语音部分,以同步连接导向(Synchronous Connection-Oriented,简称SCO)的联机方式,提供64kbps的传输速率。

蓝芽规定主动要求联机的装置为蓝芽主装置(Bluetooth Master),而被要求联机者为蓝芽从属装置(Bluetooth Slave)。一个蓝芽主装置可同时连结最多7个主动模式的蓝芽从属装置来形成一个微微网(Piconet),同时不同微微网的蓝芽装置可形成Scatternet。

请参照图1,其绘示一般蓝芽装置的连接控制示意图。如图所示,当蓝芽装置开机后便处在待机(Standby)模式,接着透过询问(Inquiry)程序来得知附近是否有可供联机的蓝芽装置,然后通过由浏览(Page)程序来连结特定的蓝芽装置以进入连接(Connected)模式。另一方面,蓝芽装置亦可依需求进入不同的省电模式。

请参照图2,其绘示蓝芽通讯协议的架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蓝芽通讯协议主要分为射频(Radio)、基频(Baseband),连接管理(Link Manager)、L2CAP、HCI及应用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等部分。其中射频部分主要负责频率的合成及噪声过滤,基频部分主要处理信息编码,码错误重送及跳频机制等工作,连接管理部分负责有关Link的建立、释放,甚至于保密等工作,L2CAP部分主要负责不同通讯协议的多任务处理、封包的切割及重组及服务品质等。HCI部分则提供Bluetooth与主控端(Host)间的接口控制,为一种与硬件无关的标准控制命令。至于应用框架部分,则依据应用所需提供如TCP/IP、HID(Human Interface Device)及RFCOMM等应用程序接口,其中RFCOMM源自于GSM TSO710,为一种用来仿真串行端口的标准。此外,蓝芽技术还规范了SDP通讯协议,以得到附近其它蓝芽装置的服务等信息。另一方面,语音则直接架构在基频上。

蓝芽设备在尚未与其它装置建立连结前,会先进入Standby mode,但是仍随时监听远程装置的Paging的信息。在所有的跳频频率中,蓝芽定义了32个或16个醒着的载频,在这些载频中每一个醒着的序列会去参考每个跳频一次,序列为16~32个跳频。每2048个时槽,Standby的装置会将它们醒着的跳频载频,依序列向前跳跃一次。监听期间,蓝芽装置会在单一醒着的跳频载频内监听,并且会将收到的信号与本身的识别数据比对,是否关联。若是关联码被设定,则进入主动(Active)状态,并且呼叫建立连结程序。否则该装置会继续维持Standby,直到下次被呼叫。

当蓝芽装置要连结到一个待机状态的设备时,必须要先知道远程蓝芽装置的识别数据,并且校正本身的原始时间记录,以便产生所需要的撷取码与转换成醒着的序列。同时也可以预测此序列的相位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79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