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提式剪线机刀头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9702.5 | 申请日: | 2006-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49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金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光 |
主分类号: | D06H7/00 | 分类号: | D06H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提式 剪线机 刀头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作机械设备,尤其手提式剪线机机头。
背景技术
在服装制作过程中,需要一个将成衣缝制后留下的多余线头剪掉的工序,通常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剪坏衣服或剪伤手指。
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手提式剪线机,例如中国专利98243336.0所公开的,其具有一个罩壳,罩壳内上半部分空腔为风腔,接设后部的风机管道,风腔前端为一弯管,弯管端部为朝下的吸风口,罩壳内下半部分水平的空腔内设置了一个水平偏心传动轴3’,偏心传动轴3’被电机驱动,如图1所示,偏心传动轴3’上套设滚针轴承4’,滚针轴承4’嵌设在摆臂5’上方的槽51’内,摆臂5’是枢设在销50’上的,摆臂5’下方的圆柱摆头52’嵌设在活动刀片6’中部的刀片槽61’中。运转时,偏心传动轴3’转动,偏心传动轴3’带动摆臂5’以销50’为圆心摆动,圆柱摆头52’在刀片槽61’中摆动而使活动刀片6’左右移动,由压簧8’压在固定刀片7’上的活动刀片6’与固定刀片7’的相对运动可以剪断线头,线头再被吸风口吸入风腔而吸走。该剪线机由工人手握操作。
上述结构存在的缺点在于:
1、由于偏心传动轴是水平的,也即偏心传动轴与活动刀片是平行的,因此需要用摆臂来驱动刀片。这样就多一级传动。
2、摆臂采用绕销摆动的方式,从而嵌入摆臂上方槽内的必须是圆形的滚针或滑动轴承,摆头必须是圆柱状的,与刀片槽配合,摆头在刀片槽中摆动,以其圆弧运动的水平分量来驱动活动刀片做水平运动。这样传动不是合理的,因为摆动的中心不是圆柱的圆心,高速运动时,圆柱摆头与刀片槽之间相对运动产生很大的噪音和震动,长期的相对摩擦还会产生磨损,缩短零件寿命,噪音和震动程度还会加剧。
3、销和摆臂之间的高速往复运动也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和震动,会产生销脱落的情况。
4、由于偏心传动轴高速运转时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散发,人手把握时会感觉到烫手。
5、现有手提式剪线机上并没有开关,不能随时控制启闭,从而在工作中产生很多多余的运转状况,相应减小寿命、增加能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提式剪线机刀头,其目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降低剪线机刀头工作时的噪音和震动,延长剪线机刀头寿命,方便其操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手提式剪线机刀头,包括罩壳,罩壳内上半部分为风腔,风腔前端为吸风口,后端连接风机,罩壳内下半部分空腔内设有偏心传动轴,偏心传动轴后端接设电机传动,偏心传动轴嵌设于摆动块上部所设的U型槽中,摆动块下部所设的摆头嵌入活动刀片的凹槽中,活动刀片下方的固定刀片固设在罩壳上,其特征在于:偏心传动轴上套设滑动块,滑动块嵌设在摆动块上部所设的U型槽中;摆动块下部设有方形摆头嵌入活动刀片的凹槽。
传动轴轴线与活动刀片所处平面之间具有大于零度的夹角也即偏心传动轴是倾斜地安装在活动刀片上方。
罩壳内上半部分风腔与下半部分空腔之间的隔板在偏心传动轴对应的位置设有冷却口,冷却口用标牌由铝管覆盖。
罩壳上设有按钮,按钮以电线与电机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由于摆动块下方设置方形摆头与活动刀片凹槽配合,摆动块被偏心传动轴上套设的滑动块驱动只作左右摆动直接驱动活动刀片左右摆动,取消了原有的摆臂绕其转动的销轴,因此,摆动头与活动刀片的凹槽之间的摩擦及摆臂与轴之间的摩擦不再存在,大大降低了震动和噪音;偏心传动轴倾斜设置为罩壳下方留下更多空间供手穿过,方便操作;由于开设了冷却口,偏心传动轴的热量可以有效通过铝管被风腔中的空气流带走而得以冷却;罩壳上设置的按钮使操作者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按下开关启闭电机,从而减少电机运行时间,而降低刀片磨损,延长刀片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摆臂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摆动块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光,未经金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97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