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水管网水动力驱动式无杆液力抽油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9802.8 | 申请日: | 200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82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崔自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自力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F04B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552河北省任丘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水 管网 动力 驱动 式无杆液力抽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油井抽油的注水管网水动力驱动式无杆液力抽油系统,属于石油开采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规游梁式抽油系统用于斜井抽油普遍存在杆管偏磨问题,杆管偏磨会给油井生产带来如下问题:1增加了地面游梁式抽油机工作负荷,造成大量电能消耗;2抽油杆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恶化,抽油杆断脱事故增加;3油管磨损加剧,寿命大大降低;4检泵周期缩短,作业量加大;5增加了原油开采成本,降低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解决杆管偏磨问题,油田一般采取在抽油杆中增加滚轮式扶正器,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或在井口增加油管旋转器,使抽油杆沿油管内壁均匀磨擦,以上措施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磨损,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杆管之间的偏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采用抽油杆而采用液力驱动的注水管网水动力驱动式无杆液力抽油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水管网水动力驱动式无杆液力抽油系统,它包括截止阀、过滤器、节流阀、高压水表、换向阀、机械换向装置、稳压罐、背压阀、空压机和液力抽油泵、 注水管网、井口油套环空出口、流往计量站管线、回水进其它油井管线、油管柱,其特征在于:在注水管网和换向阀的P口之间依次串联连接有截止阀、过滤器、节流阀和高压水表,在井口油套环空出口和流往计量站管线之间连接一稳压罐,在稳压罐上部设置一安全阀,在稳压罐下部设置一稳压罐接口,在稳压罐底部和流往计量站管线之间连接一背压阀,在系统中设置一空压机,空压机出口和稳压罐相连,在换向阀的T口和流往计量站管线、回水进其它油井管线之间设置连接一节流阀,在回水进其它油井管线和流往计量站管线中各连接一高压的截止阀;换向阀的A口通过工作管线与井口油管内孔出口连接;
在油管柱下部设置一洗井阀,在洗井阀下端设置连接一桥式液路转换器,在桥式液路转换器下端设置连接一封隔器,在封隔器下部设置连接一液力抽油泵。
在洗井阀上端设置连接一洗井阎上接头,该洗井阀上接头与油管柱通过油管扣相连接,在洗井阀阀体中设有动力流道和洗井孔道,在洗井阀阀体上部设置一阀球,阀球上设置一弹簧。
在桥式液路转换器上设有动力液流道和产出液流道,在桥式液路转换器下端设有一接头,该接头与小直径油管相连接。
在封隔器和液力抽油泵之间设置连接有大直径油管,在桥式液路转换器下端和液力抽油泵上接头之间设置连接有小直径油管,在小直径油管下端设置有插头,插头外圆面上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件,在小直径油管内孔设置有加重杆,加重杆下端部坐在大直径柱塞的上凡尔罩上。
在液力抽油泵外设置有上外筒和下外筒,在上外筒和下外筒之间设有一外筒连接头,在液力抽油泵内设有上泵筒和下泵筒,上泵筒下端面坐在外筒连接头内部上端面上,在下泵筒下端部设有一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将上、下泵筒锁紧在液力抽油泵下接头的下端面上,在上泵筒下端设有动力孔,在上泵筒中设置有大直径柱塞,在下泵筒中设置有小直径柱塞,大直径柱塞和小直径柱塞通过丝扣直接相连接,在大直径柱塞上端设置有上凡尔罩,凡尔罩外圆面上设有密封槽,在密封槽内设有密封件,在上凡尔罩内设有游动凡尔,在小直径柱塞的下端设置有游动凡尔,在液力抽油泵下接头下部设置连接有油管短接,油管短接下部设有固定凡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不存在抽油杆可彻底解决游梁式抽油系统用于斜井抽油杆管偏磨问题,该系统可广泛使用于油田斜井抽油中,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结构简单和高效节能的特点,并可实现无级调参,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降低了能量消耗,延长了油管的使用寿命,简化了作业工艺,减少了作业费用,大大延长了抽油泵的检泵周期,降低地了原油开发成本,本实用新型与同规格抽油泵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相比节能可达25%~4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路连接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井下液力抽油泵结构图。
申请附图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全部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自力,未经崔自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98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