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性炭纤维吸附塔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9840.3 | 申请日: | 200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51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迟广俊;何金星;范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金星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3103***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纤维 吸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吸附塔,特别是涉及了一种装有活性炭纤维的吸附塔。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ZL02805902.6公开了由炭吸附床回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公开了活性炭吸附装置,但是由于该吸附塔中装有颗粒状活性炭吸附材料,在用蒸汽进行脱附时,蒸汽很可能发生短路,而绕过某些活性炭颗粒,久而久之会使一部分活性炭颗粒因没有及时吸附,而造成永久性破坏,导致活性炭的活性降低,吸附塔的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有活性炭纤维的吸附塔,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它包括:吸附塔外壳、上隔板、下隔板和至少一个支撑辊,上隔板和下隔板分别焊接在靠近吸附塔的上端部和靠近吸附塔的下端部,它们将吸附塔分成上腔、中腔和下腔,在上腔的上端开有吸附塔出气口,在上腔的侧端开有吸附塔蒸汽进口,在下腔的下端开有吸附塔出液口,在中腔的下侧端分别开有吸附塔进料口和吸附塔进气口,其中:所述支撑辊固定在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在支撑辊的外侧缠有活性炭纤维,支撑辊的中心开有一个中心孔,该中心孔与上腔和下腔相通,在中心孔的纵向圆周上还开有若干个侧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其中:所述支撑辊的两端分别有一个端翼,所述侧孔开在两个端翼之间的支撑辊的中心孔上,活性炭纤维缠绕在两个端翼之间的支撑辊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其中:所述侧孔沿着支撑辊的周向和轴向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其中:所述支撑辊分别通过端翼由螺栓固定在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其中:所述吸附塔包括:排列在其横截面上的两个支撑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其中:所述吸附塔包括:四个支撑辊,在吸附塔的横截面上排布二个相同的支撑辊组成的组件,在吸附塔的纵向上排布上述两个组件,两个组件间通过端翼由螺栓相互固定在一起,两个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端翼由螺栓固定在上隔板和下隔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其中所述吸附塔包括:八个支撑辊,在吸附塔的横截面上排布四个相同的支撑辊组成的组件,在吸附塔的纵向上排布上述两个组件,两个组件间通过端翼由螺栓相互固定在一起,两个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端翼由螺栓固定在上隔板和下隔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其中:所述活性炭纤维是一种片状织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纤维吸附塔与现有的活性炭吸附塔相比,由于该吸附塔在脱附操作中,蒸汽是从支撑辊的内部向外吹出,因此,活性炭纤维吸附塔的脱附效率较高,使用寿命也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炭纤维吸附塔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正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炭纤维吸附塔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俯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炭纤维吸附塔的支撑辊的放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3,本发明的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包括:吸附塔外壳6、上隔板11、下隔板5和四个支撑辊10,上隔板11和下隔板5分别焊接在靠近吸附塔的上端部和靠近吸附塔的下端部,它们将吸附塔分成上腔17、中腔18和下腔19,在上腔17的上端开有吸附塔出气口13,在上腔17的侧端开有吸附塔蒸汽进口14,在下腔19的下端开有吸附塔出液口4,在中腔18的下侧端分别开有吸附塔进料口1和吸附塔进气口7,支撑辊10的两端分别有一个端翼16,支撑辊10的中心开有一个中心孔12,该中心孔12与上腔17和下腔19相通,在两个端翼16之间的支撑辊10的纵向圆周上开有若干个侧孔9,侧孔9与中心孔12相通,侧孔9沿着支撑辊10的周向和轴向均匀分布,活性炭纤维8是一种片状织物,它缠绕在两个端翼16之间的支撑辊10的外侧上。在吸附塔的横截面上排布二个相同的支撑辊10组成的组件,在吸附塔的纵向上排布上述两个组件,两个组件间通过两个支撑辊10端翼16的螺栓孔15由螺栓相互固定在一起, 两个组件的两端通过支撑辊10端翼16的螺栓孔15由螺栓固定在上隔板11和下隔板5上。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金星,未经何金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98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豆浆机防水装置
- 下一篇:配线管的穿线绳、穿线头与束紧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