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防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9942.5 | 申请日: | 200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79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祺祥 |
主分类号: | B60R25/04 | 分类号: | B60R25/04;B60R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怀权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防盗装置,特别是涉及在一车辆内部对应设置一卡掣组件及一卡掣座,以限制该车辆的一煞车连接杆及一油门连接杆发生位移的车用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防盗装置,如中国台湾公告第210082号「汽车之油门煞车锁」新型专利所公开,其包含一上钩螺杆、一下钩杆、一煞车压杆连接杆。该上钩螺杆设有一上钩,且该上钩螺杆的上端设有一承座,该上钩利用一销为轴枢设于该承座,使该上钩枢接于该上钩螺杆的上端;该下钩杆设有一下钩,且该下钩杆的下端设有一承座,该下钩利用一锁为轴枢设于该承座,使该下钩枢接于该下钩杆之下端:该煞车压杆连接杆设有一煞车压杆,该煞车压杆焊接固定于该煞车压杆连接杆的下端。该上钩螺杆螺合于一锁身的后侧的一固定套筒中,通过转动该上钩螺杆可调整该上钩的升降。该下钩杆贯穿于该锁身中,且可伸缩调整该下钩的升降,之后再以一锁头锁固。该煞车压杆经由该煞车压杆连接杆焊接固定于该锁身的一侧。
当上述车用防盗装置在进行上锁动作时,可通过调整该上钩螺杆,使该煞车压杆与上钩之间具有适当的长度;再将该下钩置于一油门踏板下方,同时将该上钩钩于一方向盘;接着,将该煞车压杆与一煞车踏板一同踏下;最后,再上拉该下钩直到钩紧该油门踏板,并旋转该锁身的锁头上的一钥匙以锁住该下钩杆,这样可同时锁住该油门踏板、煞车踏板及方向盘。
一般而言,上述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缺点,例如:由于上述车用防盗装置的长度尺寸至少等于该方向盘至油门踏板的距离,才能同时钩扣该方向盘及油门踏板,因而不便收藏在汽车的有限空间内。此外,由于其整体尺寸上过大,因而不便体型瘦小的使用者进行操作。另外,由于使用上述车用防盗装置上锁时,需要依序钩住该油门踏板、钩住该方向盘、踏下该煞车压杆与煞车、上拉该下钩及锁住该下钩杆,其操作步骤过于复杂,因而相对降低使用便利性及使用效率。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改进上述车用防盗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防盗装置,其是通过在一车辆内部的适当位置对应设置一卡掣组件及一卡掣座,且藉由一锁控组件连动该卡掣组件移动至该卡掣座的一侧,以同时限制一煞车连接杆及一油门连接杆的动作,使得本发明具有提升汽车防盗能力及使用便利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防盗装置,其是通过一锁控组件的一连动杆抵推该卡掣组件向该卡掣座移动,以便该卡掣组件限制该卡掣座的位移,进而同时限制一煞车连接杆及一油门连接杆的动作,使得本发明具有提升汽车防盗能力及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根据本发明的车用防盗装置,其包含一基座、一卡掣组件、一锁控组件及一卡掣座。该基座固设于一车辆的内部底板,其用以承载该卡掣组件及锁控组件。该锁控组件的一端穿过该基座并连接该卡掣组件。该卡掣组件设有一杆体及一限位件,该杆体的一端具有一卡掣钩部,该限位件固设于该杆体的另一端。该卡掣座对应设置于该车辆的一煞车连接杆。通过连动该锁控组件抵推该卡掣组件向该卡掣座移动,以便该限位件限制该卡掣座及煞车连接杆的位移,且该杆体的卡掣钩部勾扣该车辆的一油门连接杆,进而同时限制该煞车连接杆及油门连接杆的动作。
本发明改进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缺点,其在一车辆内部对应设置一卡掣组件及一卡掣座,且该卡掣座选择设置于一煞车连接杆上,并通过一锁控组件连动该卡掣组件移动至该卡掣座的一侧,以便该卡掣组件限制该卡掣座及一油门连接杆的位移,进而限制该煞车连接杆及油门连接杆的动作。本发明可实现汽车防盗的功能,能相对提高汽车的防盗能力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用防盗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用防盗装置的组合立体图。
图3: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用防盗装置之组合上视图。
图4: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用防盗装置处于解闩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5: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用防盗装置处于锁合状态时的侧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基座 221 按压端面 32 限位件
11 基板 222 钥匙孔 33 组合凸片
12 柱体 23 固定套管 4 卡掣座
13 定位部 24 连动杆 41 组合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祺祥,未经刘祺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99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