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倍绞线机装置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250.2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26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意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意胜 |
主分类号: | D07B3/00 | 分类号: | D07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倍 绞线机 装置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三倍绞线机装置的改良结构,主要以机械式的控制方法,使钢索得以在特定的张力下传送,获得优良的产品质量。
背景技术
绞线机的功用主要是将二条以上的细钢索相互卷绕成一条粗钢索,以提供较佳的强度应用在负载较重的场合。在卷绕过程中,各细钢索在送入绞线机构前,必须维持一定而相同的张力,才能制得完美的粗钢索结构。而粗钢索绕成后,也须以一定的张力拉出,并将成品捆绕在一轴心上,形成卷状型态,以供收藏与运送到其它处所。现有结构为维持上述的稳定张力,通常是在细钢索的输入端与粗钢索的输出端,分别设以电子式感应器,以测量所述的位置的张力,再回送数据至传动马达来控制钢索的传送速度,来控制张力。此方式并不可靠,容易有误差,且电子产品的故障率高,有待改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绞线机的缺失加以改造,以机械式的自动控制模式,而能维持各传输位置的稳定张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倍绞线机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原料供应机构、一输入配重机构、一绞线机构、一输出配重机构、与一成品卷收机构,其中输入配重机构包括一架体,设有数导引轮,架体上设有一活动臂杆,所述的活动臂杆外端具有一导引轮与一配重块;而输出配重机构包括有一支架,设有多组导轮,所述的支架上并结合一活动臂,活动臂的外端也具有一导轮与一配重块,细钢索从原料供应机构经由各导引轮而送入绞线机构,经过卷绕后,形成粗钢索,而送至输出配重机构,再经由各导轮而送到成品卷收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以机械式的自动控制模式,而能维持各传输位置的稳定张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入配重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出配重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原料供应机构;11-细钢索;2-输入配重机构;21-架体;22-导引轮;23-活动臂杆;24-导引轮;25-配重块;3-绞线机构;31-粗钢索;4-输出配重机构;41-支架;42-导轮;43-活动臂杆;44-导轮;45-配重块;5-成品卷收机构;51-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架构示意图,依序包括有一原料供应机构1、一输入配重机构2、一绞线机构3、一输出配重机构4、与一成品卷收机构5,而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输入配重机构2包括一架体21,设有数导引轮22,架体21上设有一活动臂杆23,其外端具有一导引轮24与一配重块25,细钢索11从原料供应机构1经由各导引轮22与24,而送入绞线机构3,经过卷绕后,形成粗钢索31,而送至输出配重机构4。输出配重机构4包括有一支架41,设有多组导轮42,其上并结合一活动臂43,活动臂43的外端也具有一导轮44与一配重块45。粗钢索31经由各导轮4244而可送到成品卷收机构5。
当细钢索11经过轮入配重机构2,再送到绞线机构3时,受到配重块25向下的重力作用,可使其保持一定的张力强度,速度变化时,配重块25随着活动臂杆23上下移动,即可自动控制传送的速度,并使其维持在设定的张力下,进行卷绕为粗钢索的目的,而无须电子式的感应控制。而输出配重机构4的配重块45也相同的可随活动臂杆43上下摆动,以达稳定维持粗钢索31的张力强度与运送其捆绕在成品卷收机构5的轴心51上,完成产品的制造。
所以,本实用新型利用配重本身重量所受的重力作用,可有效控制钢索在导引输送时的预定张力强度,具稳定性高,不易故障或损害误差,故获致实用价值与进步性的功效。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意胜,未经徐意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2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套吊装具
- 下一篇:电动车、电摩后轮电机平叉装碟刹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