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雾机循环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479.6 | 申请日: | 200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16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许育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育文 |
主分类号: | B05B15/00 | 分类号: | B05B15/00;B05B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逄京喜;江怀勤 |
地址: | 台湾省云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机 循环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机循环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具有循环入水口的循环过滤头,将喷雾机所使用的混合原液经高压喷嘴由循环出水口流出后,再次导入循环入水口内作多次的循环流动,以增进固体颗粒状或液态的溶质的溶解度与混合均匀度。
背景技术
传统喷雾机循环过滤装置,在原液由高压喷嘴射出后,直接被吸水口吸入喷雾机的泵内循环加压,并无再次进入循环过滤头作多次的循环流动,在原液的溶解度与混合均匀度上均显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喷雾机所需的原液在循环过滤头内部反复循环,有效提升其溶解度与混合均匀度。经改良后的喷雾机循环过滤装置,可达成使原液多次循环流动、均匀溶解与混合等特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及功能,其具体实行的技术手段及方案包括:
一种喷雾机循环过滤装置,系由循环过滤头、上滤网、上盖体、下滤网、下座体、高压管接头组、出水管接头、吸水管接头、回水管接头及螺丝等构件所组成。其中;
循环过滤头,其上设置有吸水口、高压入水口、循环出水口及循环入水口等供液体进出的孔口;
上滤网,为一覆盖于循环过滤头上方的细目滤网,用以过滤较细杂质之用;上盖体,其上设置有回水口、立式滤栅、凸肋及贯通孔等,立式滤栅系为直式条状缝隙,用以过滤较粗杂质之用;下滤网,为一覆盖于循环过滤头下方的细目滤网,用以过滤较细杂质之用;下座体,其上设置有立式滤栅、凸肋及螺丝孔等,立式滤栅为直式条状缝隙,用以过滤较粗杂质之用;高压管接头组,由活动式接头、密封环及高压喷嘴所组成,装置于循环过滤头的高压入水口上,高压喷嘴系在提供高压的液体喷流,以加速液体循环;出水管接头,装置于循环过滤头的循环出水口,作为出水管路承接之用;吸水管接头,系装置于循环过滤头的吸水口,作为吸水管路承接之用;回水管接头,装置于上盖体的回水口,作为回水管路承接之用;上滤网、循环过滤头及下滤网等构件装置于上盖体与下座体之间,并以螺丝加以锁固。循环过滤头的高压入水口与循环出水口间为一贯通的主流路;两侧的循环入水口间的次流路则与主流路互相垂直且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喷雾机循环过滤装置,利用具有双流路结构及循环入水口设计的循环过滤头,将喷雾机所使用的混合原液经高压喷嘴由循环出水口流出后,再次导入循环入水口内作多次的循环流动,增进了固体颗粒状或液态的溶质的溶解度与混合均匀度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外观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外观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剖视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应用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应用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外观立体图,其中改良后的喷雾机循环过滤装置结构,循环过滤头1、上滤网2、上盖体3、下滤网4、下座体5、高压管接头组6、出水管接头7、吸水管接头8、回水管接头9及螺丝10等构件所组成。
循环过滤头1,其上设置有吸水口11、高压入水口12、循环出水口13及循环入水口14等供液体进出的孔口;
上滤网2,为一覆盖于循环过滤头1上方的细目滤网,用以过滤较细杂质之用;
上盖体3,其上设置有回水口31、立式滤栅32、凸肋33及贯通孔331等,立式滤栅32为直式条状缝隙,用以过滤较粗杂质之用;
下滤网4,为一覆盖于循环过滤头1下方的细目滤网,用以过滤较细杂质之用;
下座体5,其上设置有立式滤栅51、凸肋52及螺丝孔521等,立式滤栅51为直式条状缝隙,用以过滤较粗杂质之用;
高压管接头组6,由活动式接头61、密封环62及高压喷嘴63所组成,装置于循环过滤头1的高压入水口12上,高压喷嘴63提供高压的液体喷流,以加速液体循环;
出水管接头7,装置于循环过滤头1的循环出水口13,作为出水管路承接之用;
吸水管接头8,装置于循环过滤头1的吸水口11,作为吸水管路承接之用;
回水管接头9,装置于上盖体3的回水口31,作为回水管路承接之用。
上滤网2、循环过滤头1及下滤网4等构件装置于上盖体3与下座体5之间,并以螺丝10加以锁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育文,未经许育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4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