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刹车蓄能轴毂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630.6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4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惠民 |
主分类号: | B60T1/10 | 分类号: | B60T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王军 |
地址: | 100024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刹车 蓄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动两轮车、三轮车蓄能轴毂装置即电动车刹车蓄能轴毂。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动两轮、三轮车的轴毂只据有负重转动和刹车功能。而刹车不论是内涨式还是外抱式还是盘式,都是通过加大磨擦力,使车的惯性力能变成热能散失掉而使车停止的,虽然这种方式被广泛采用,但存在的问题是惯性力能损失遗尽,这是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其目的是为了弥补上述轴毂刹车装置不能节能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动两轮、三轮车刹车时车的惯性力能蓄存起来,停止刹车后蓄存的惯性力能以发条簧的弹力形式释放到车轮上、使车轮旋转,电动车也就在不给电的情况也能起步行驰起来。
本实用新型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车刹车蓄能轴毂包括:车轴、轮毂外壳和刹车机构,所述的轮毂外壳由动底板、幅条外缘和簧档盘构成,所述的动底板内孔通过轴承与车轴连接;所述的动底板外缘与幅条外缘的两侧分别与动底板外缘、簧档盘螺接;所述的刹车机构由太阳齿轮刹车毂内侧面与刹车机构的刹车蹄配合;所述的太阳齿轮刹车毂外侧的太阳齿轮与动底板上的行星齿轮啮合,行星齿轮又与内齿筒轴的内齿圈啮合,内齿筒轴向外伸出端为棘轮,棘轮与刹车底板铰接的棘爪啮合;所述的蓄能弹簧设置在内齿筒轴外侧与轮毂外壳形成腔体内,蓄能弹簧内、外端分别与内齿筒轴和幅条外缘固接。
所述的刹车蹄通过刹车扁轴与刹车柄铰接,刹车扁轴与刹车底板动配合,刹车柄上端通过蓄力刹车拉线孔与蓄力刹车拉线连接。
所述的棘爪通过销轴与刹车底板铰接,棘爪上端设置倒车拉线孔,棘爪通过倒车拉线孔与倒车拉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非紧急刹车时刹车蓄能、松开刹车、又开始释能、节约动力能、起步轻便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行星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A向示意图。
附图编号:
1、车轴 2、动底板 3、太阳齿轮刹车毂 4、行星齿轮轴
5、行星齿轮 6、内齿筒轴 7、行星齿轮架 8、幅条外缘
9、簧档盘 10、棘爪 11、销轴 12、刹车柄
13、棘轮 14、倒车拉线孔 15、蓄力刹车拉线孔 16、刹车蹄
17、刹车扁轴 18、刹车底板 19、蓄能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电动车刹车蓄能轴毂,如图1所示:包括:车轴1、轮毂外壳和刹车机构,所述的轮毂外壳由动底板2、幅条外缘8和簧档盘9构成,所述的动底板2内孔通过轴承与车轴1连接;所述的动底板2外缘与幅条外缘8的两侧分别与动底板2外缘、簧档盘9螺接;所述的刹车机构由太阳齿轮刹车毂3内侧面与刹车机构的刹车蹄16配合;所述的太阳齿轮刹车毂3外侧的太阳齿轮与动底板2上的行星齿轮5啮合,行星齿轮5又与内齿筒轴6的内齿圈啮合,内齿筒轴6向外伸出端为棘轮13,棘轮13与刹车底板18铰接的棘爪10啮合;所述的蓄能弹簧19设置在内齿筒轴6外侧与轮毂外壳形成腔体内,蓄能弹簧19内、外端分别与内齿筒轴6和幅条外缘8固接。
所述的刹车蹄16通过刹车扁轴17与刹车柄12铰接,刹车扁轴17与刹车底板18动配合,刹车柄12上端通过蓄力刹车拉线孔15与蓄力刹车拉线连接。
所述的棘爪10通过销轴11与刹车底板18铰接,棘爪10上端设置倒车拉线孔14,棘爪10通过倒车拉线孔14与倒车拉线连接。
所述动底板2与幅条外缘8一侧固接,簧档盘在另一侧固接。所述幅条外缘8通过幅条与车轮圈固接。
所述内齿筒轴6内齿圈一侧套在行星齿轮架7上与行星齿轮5啮合。
所述行星齿轮5与行星齿轮轴4动配合,并通过行星齿轮架7固接到动底板2内侧,太阳齿轮刹车毂3在与动底板2一体的轴承筒轴上旋转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惠民,未经李惠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置于油罐内的斜形接口管
- 下一篇:家庭便携式气水两用洗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