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向导热太阳能集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860.2 | 申请日: | 200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34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谭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云东 |
主分类号: | F24J2/24 | 分类号: | F24J2/24;F24J2/46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551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导热 太阳能 热管 | ||
技术领域
单向导热太阳能集热管,属于太阳能配套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太阳能集热管,一般是一端开口,开口端与热水器相连,不吸热时,由于对流作用,热量散失较快,光照少时效率很低;高温时,突然加注冷水容易导致管子炸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热效率大幅提高,有效防止炸管的单向导热太阳能集热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单向导热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集热管,其特征在于:集热管的管口部设有单向导热装置。
单向导热装置包括中空壳体,壳体的上端口小于下端口,上端口部开有导气孔,壳体的空腔内设有端口塞堵,底部设有挡板,塞堵位于挡板的上方。
塞堵为浮球或圆台锥形,与壳体的上端口相施配。塞堵的主要作用是在水或蒸汽的作用下上浮堵住壳体的上端口,防止热量散失,起单向导热作用。
浮球的直径大于壳体上端口的直径。
导气孔的个数为四个或多个。导气孔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热蒸汽的散发,防止集热管爆裂。
挡板为镂空圈。
工作原理:利用安装在太阳能集热管管口部的单向导热装置的单向导热作用,将该太阳能集热管与太阳能热水器连接好,当太阳能集热管吸热时,热量通过对流由下部向上部传出,不吸热时,塞堵位于单向导热装置壳体的上端口部,自动阻断对流,使热量不通过对流向下部传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集热管,由于设有单向导热装置,有效的防止了太阳能集热管的散热问题,使太阳能热水器在冬季也能很好的使用、热效率大幅度提高,节约能源。另由于单向导热装置中塞堵的作用,当快速向太阳能集热管内加注冷水时,冷水不会快速进入太阳能集热管,致使太阳能集热管温度急剧下降,有效地防止了因注冷水而引起的炸管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浮球 2导气孔 3壳体 4挡板 5集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集热管5的管口部安装单向导热装置。单向导热装置由浮球1、导气孔2、壳体3、挡板4组成。壳体3为中空,壳体3的上端口小于下端口,上端口部开有四个导气孔2,塞堵为采用轻质材料制作的浮球1,置于壳体3的空腔内,与壳体3的上端口相施配,壳体3底部卡接挡板4,挡板4为镂空圈,浮球1位于挡板4的上方,直径大于壳体3上端口的直径。
塞堵或制作成圆台锥形,与壳体3的上端口相施配。
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是:使用时,将单向导热装置安装在太阳能集热管5的管口部,集热管5的管口再与太阳能热水器相连,太阳能集热管5吸热时,热量通过对流由下部向上部传出,不吸热时,浮球1位于壳体3的上部,自动关闭对流,使热量不通过对流向下部传递。另由于单向导热装置中塞堵的作用,当快速向太阳能集热管5内加注冷水时,冷水不会快速进入太阳能集热管5,致使太阳能集热管5温度急剧下降,有效地防止了因注冷水而引起的炸管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云东,未经谭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距离红外激光投射装置
- 下一篇:游梁式抽油机刹车调偏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