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1294.7 | 申请日: | 200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27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于奎明;赵金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奎明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8D7/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041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惠***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装置,具体的说涉及空调机组用于蒸发和冷凝的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机组的换热器通常采用壳管式、板式、套管式,壳管式换热器,是由许多管子组成管束,管束构成换热器的传热面,换热器的管子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与外壳联接在一起,为了增加流体在管外的流速,以提高换热器壳程的传热膜系数,改善换热器的传热情况,在筒体内间隔安装了许多折流挡板换热器的壳体和两侧管箱上开有流体的进出口,在换热器中一种流体从一侧管箱流进管子,经另一侧管箱流出,这条路径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从筒体上的连接管进出换热器壳体,这条路径称为壳程。
壳管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管程流动的多为制冷剂,壳程流动的为载冷剂,称为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管内的流速一般在180kg/m2.s~200kg/m2.s,载冷剂流过管簇时的速度为0.5m/s~1.7m/s,它结构合理、制冷剂充注量少、有较为满意的回油效果,但是由于干式蒸发器的结构决定了它的热补偿性较差,载冷剂侧污垢难以清理,易于堵塞,特别是蒸发温度低于-5℃时,对淡水载冷剂极易发生冻结事故,由于传统的屏壁传热方式决定了它的传热系数较低,而且铜材消耗量较大、管板要求加工精度较高、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
板式换热器是由金属板压制成波纹状,波纹板片焊接而成,板片按设计的数量和顺序安放在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然后用压紧螺柱和螺母压紧,上下导柱起着定位和导向作用,板式换热器紧凑性好,重量轻、体积小,制冷剂充注量少,而且传热系数很高,大约为壳管换热器的1.8倍,但是板式换热器内容积很小,不能存储液体,因此需在系统中另设贮液罐,由于板片之间的间隙很小(2mm~3mm),所以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容易堵塞,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如果水侧堵塞,蒸发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会造成板间结冰,使蒸发器报废,而且由于制冷剂液体和气体密度不同会造成板件制冷剂分配不均,造成制冷量减少,板式换热器加工工艺复杂,价格也较高。
传统的套管换热器结构较为简单,它外管为钢管,内管为低肋内螺纹铜管,载冷剂走壳程,水流速一般为1.0m/s~1.5m/s,制冷剂走管程,其优点是制冷剂充注量少,由于载冷剂侧流速较高,水中的杂质不宜沉淀,有较好的防堵塞的功能,其缺点是内传热管是在无序的状态下换热的,而且管内制冷剂流速较高、震动较大经常出现泄露的问题,且金属消耗量较大,传热系数低,容量较小,只适用于一些小型制冷机组。
本人于2000年10月25日申请了名称为“套管式换热器”,专利号为“ZL00256109.3”的一种换热器专利,其特征在于套管及其内管的形状为螺旋状,其优点是制造工艺简单,制冷剂充注量少,由于载冷剂侧流速较高,水中的杂质不宜沉淀,有较好的防堵塞的功能,其缺点是容量较小,只实用于一些中小型空调机组,不能用于大型空调机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传热系数高,制造工艺简单,维护方便,既能用于各种中小型空调机组,又能用于大型空调机组的一种换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包括若干传热套管,其特征是:所述传热套管的形状为U型。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若干U型传热套管排列在一起形成束状,通过支架连接固定,所述若干U型传热套管具有不同直径的弯角。
所述U型传热套管包括套管壳和位于套管壳内由若干根传热管按30~45°的角度扭成螺旋状的传热管束。
所述U型传热套管的两端设有水室,所述水室分别具有第一管板、第二管板,所述U型传热套管的套管壳端部与第一管板固定连接。
所述U型传热套管一端设有的水室上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的水室上设有出水口。
所述U型传热套管一端的水室内设有水室隔板,所述水室隔板将水室分隔成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上设有进水口,另一个腔室上设有出水口。
所述两个水室分别具有的第二管板的外侧设有制冷剂室,其中一个制冷剂室上设有制冷剂进口、另外一个制冷剂室上设有制冷剂出口。
所述两个水室分别具有的第二管板的外侧设有制冷剂室,其中一个制冷剂室内设有制冷剂室隔板,制冷剂室隔板将制冷剂室分隔成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与制冷剂进口连通,另外一个腔室与制冷剂出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奎明,未经于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12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