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宇内墙壁广告位及广告牌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1394.X | 申请日: | 200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59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刚 |
主分类号: | G09F15/00 | 分类号: | G09F15/00;G09F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188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宇 墙壁 广告位 广告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广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在楼宇内的广告设施。
背景技术
商业社会中对于广告的需求越来越多,众多商家绞尽脑汁地考虑着如何增强广告效果。一直以来,以生产民用品为主的企业,例如太阳能生产商、饮用水生产商等,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居民区。他们在居民区或写字楼内张贴广告纸以吸引老百姓的注意。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住宅区的墙壁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广告纸。这种情况的出现存在如下弊端:1.贴满广告纸的住宅楼墙壁很不美观,并且由于频繁的张贴或揭下广告纸,对墙壁造成了破坏。2.贴在墙壁上的广告纸很容易被他人覆盖,广告持续的时间很短。3.由于墙壁上布满了各种广告,直接降低了广告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宇内墙壁广告位及广告牌,它能对楼宇内广告进行统一管理,保护了墙壁不受损坏,并且能防止广告被他人覆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楼宇内墙壁广告位,包括墙壁,其特征在于在楼宇内门口一侧的墙壁上固定底板。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广告位设在远离楼梯的那一面墙上。或将广告位设在与楼内电梯相对的那一面墙上。
所设计的楼宇内墙壁广告牌,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底板的四周联接框架,在框架的一侧上铰接玻璃门,框架的另一侧与玻璃门通过锁联接。
门的高度可低于框架的高度。门的长度低于框架的长度。框架的上、下两侧各固定两根滑槽,上下两个相对的滑槽内放置玻璃门。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楼宇内的广告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由于广告纸不是直接贴在墙壁上,因而对楼宇内的墙壁不造成破坏;并且,由于广告牌中带有玻璃门,可以将门锁住,防止他人损坏或覆盖广告纸;在住宅区或写字楼内的一楼位置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商家的广告传播效果更加优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墙壁广告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墙壁广告位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墙壁广告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旋转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墙壁广告牌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墙壁,3.楼梯,4.墙壁,5.电梯,6.框架,7.玻璃门,8.底板,9.锁,10.活页,11.弹子锁,12.玻璃推拉门,13.玻璃推拉门,14.弹子锁,15,滑槽,16.滑槽,17.滑槽,18.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广告位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的是墙壁广告位的结构示意图。与楼梯3相毗连的墙壁4的对面为墙壁2。在墙壁2上固定一个底板1。然后,在底板1贴上广告纸即可成为广告位。
图2中,电梯5的对面为墙壁2。在墙壁2上固定一个底板1。然后,在底板1贴上广告纸即可成为广告位。墙壁2和墙壁4均位于一楼楼门口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广告牌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3、4中,底板8上固定框架6,框架6的一侧通过活页10连接玻璃门7,框架6的另一侧与玻璃门7通过锁9联接。锁的结构形式有很多种,在此不再阐述。转动玻璃门7,将广告纸贴在底板8上,然后将玻璃门锁合,外人便不能损坏或覆盖掉底板上的广告纸。在本实施例中,玻璃门7的高度低于框架6的高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可以在底板8的下方位置张贴公益广告宣传用语,例如:“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
事实上,也可以将公益广告张贴在框架一侧的底板上。此种情况下,使玻璃门的长度低于框架的长度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5、6所示,框架6的上侧固定滑槽15、17,框架6的下侧固定滑槽16、18,滑槽15、18之间放置推拉门12,滑槽15、17之间放置推拉门13。推拉门12与框架之间通过弹子挂锁11相连,推拉门13与框架之间通过弹子锁14相连。换广告纸时,打开弹子锁,沿滑槽推动推拉门即可。这种结构设计可以方便地张贴两个商家的广告而互不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刚,未经李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13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能驱动的直接再生吸附制冷循环系统
- 下一篇:白色虾夷扇贝新品系的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