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脉输液保护托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2202.7 | 申请日: | 200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84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庞玉兰;张丽;程丽;刘菊芬;卢秀叶;郑翠兰;王兆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玉兰 |
主分类号: | A61M5/52 | 分类号: | A61M5/52;A61M5/3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健康 |
地址: | 252011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输液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静脉输液保护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静脉输液保护托。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普遍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输液装置设计上的不完善,没有固定注射部位和针头的有效工具,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不能保证静脉输液过程的顺利进行。目前临床上对于长时间接受静脉输液的病人,尤其是对那些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血管破坏严重以及易动小儿等难选择血管的病人而言,现有的输液部位和针头的固定方式,极易造成针头脱出血管外。临床上对以上病人通常使用针剂盒或多条胶布固定、需要病人陪护人员在旁加强看护,这种固定输液注射部位和针头的措施不仅固定不规范、外观不美观,而且浪费精力、增加病人及陪护心理和精神负担。因此,临床上急需轻巧美观、舒适安全的静脉输液保护托,以有利于对患者顺利地实施静脉输液治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舒适方便、成本低的静脉输液保护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装置包括夹板、固定带、棉垫层和棉垫,棉垫层设置在夹板上,夹板两侧对称的设有若干对定位孔,固定带穿过定位孔与夹板连接,棉垫设在棉垫层上。
所述的所述的夹板一端每对定位孔之间的间距比另一端每对定位孔之间的间距小。
本实用新型夹板为不同型号规格,不同型号夹板的尺寸和定位孔的数量及间距也是不同的,适合于大人、小孩的不同选择。根据不同的输液部位,选择不同位置的弹性固定带,固定带由夹板下穿过夹板两边的定位孔,在夹板上方通过固定带两端的粘合贴相交固定。由于夹板两外侧的定位孔是固定的,即使输液部位活动,固定带也不会上下左右滑脱,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对于在手背选择血管的患者,提供具有一定弧度的软棉垫垫在手腕下,使病人固定的肢体更加舒适和放松。该新型以人性化设计为原则在临床上可有效解决静脉输液过程中的针头脱出问题,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我们对该实用新型做了初步的临床应用,并与患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其普遍反映是:该实用新型大大减轻了输液时担心针头脱出血管的心理负担,增强了病人输液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感,病人易于接受,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肢体输液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背输液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夹板,2、棉垫层,3、固定带,4、棉垫,5、定位孔,6、粘合贴,7、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结构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夹板1、固定带3、棉垫层2和棉垫4,棉垫层2设置在夹板1上,夹板两侧对称的设有四对定位孔5,固定带3穿过定位孔5与夹板1连接,棉垫4设在棉垫层2上。夹板左端二对定位孔5的间距比右端二对定位孔5的间距小。
实施例2:结构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夹板1、固定带3、棉垫层2和棉垫4,棉垫层2设置在夹板1上,夹板两侧对称的设有五对定位孔5,固定带3穿过定位孔5与夹板1连接,棉垫4设在棉垫层2上。夹板左端三对定位孔5的间距比右端二对定位孔5的间距小。静脉输液开始后,将病人输液时的肢体放置在夹板1上的薄棉垫层2上,如果在手背选择血管(如图2),可将备用的一定弧度的软棉垫垫4在手腕上,根据不同的输液部位,选择不同的弹性固定带3,固定带3由夹板下穿过夹板两边的定位孔5,向上再通过固定带两头的粘合贴6将输液管7及输液肢体相交固定在保护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玉兰,未经庞玉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2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