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刮板式装载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2206.5 | 申请日: | 200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24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鸿;张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金汇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06 | 分类号: | B65G65/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4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装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载机,主要用于矿山、码头、港口装载土石方工程。
背景技术
中国是装载机产销大国,年需求量在10万台以上;广泛应用于土石方工程,矿山、码头、港口等地方的货物装运,一次装载物料从几百公斤到上百吨;具有装载物料迅速、简便、可大量代替人工作业的优点。但是现有的装载机普遍存在如下缺点:由于工作机构较复杂,使用装载机时需要的空间比较大,转弯半径也较大,导致现有的装载机在狭窄的空间中使用不方便或无法使用;特别是在一些小的矿井(如煤矿、石膏矿、铁矿等)巷道、隧道内更是无法使用。也就是说,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装载机适用于上述狭窄环境,在这些地方只好使用人工,例如如我国有大量煤矿煤层厚度仅为1.6米-2.5米,在这种煤层采煤时只好使用人工将煤装到车辆上拉出来,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井下作业,作业效率低、工人工作环境差,既不安全,费用又高;一旦出现事故,伤亡人数太多,损失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刮板式装载机,它可以在矿井巷道、隧道内方便使用,工作效率高,装运工人人数大大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刮板式装载机,包括装载机本体和固定在装载机本体上并由其操控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载机构的前、后端分别对应设有前轴和后轴,一柔性输送结构环绕在前轴和后轴上,在装载机构的前端设有油缸控制的铲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装载机构包括下部带有空腔的U型输送槽,所述的柔性输送结构为联有多个平行刮板的环形链条,后轴连接驱动马达,在后轴上设有驱动链轮,链条及其刮板环绕在U型输送槽及下部空腔、前轴及后轴之间。
所述的装载机构的U型输送槽前端部由U型输送槽本体和活动槽之间为倾斜活动连接,前轴设置在活动槽上,铲头与前活动槽相配合;所述的装载机本体前、后车架两部分铰接而成,前活动槽设置在装载机本体前车架部分。
所述的装载机构的U型输送槽后端部一后活动槽铰接在装载机本体上,该端在垂直方向上可转动,后轴设置在U型输送槽后端上。
所述的前轴上设有一中间带有环状突起的滚柱,在刮板与U型输送槽结合的一面上设有与滚柱突起相配合的凹槽。
所述的装载机本体其发动机动力经双联液压泵后,一路液压泵连接装载机本体的行走驱动系统,另一路连接控制铲头的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矿井巷道、隧道等狭窄环境将煤等物料用机械取代人工装运的问题,不需调头、转弯,既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又减少井下作业人员,减少因各类矿难发生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试验证明,一台本机器一分钟可装1吨煤,而如用人工装载需5至6人、装10分钟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部俯视局部视图。
图中:1马达,2液压系统,3U型输送槽本体,4双铰接件,5铲头托架,6铲头,7车轮,8前车架,9油箱,10后车架,11发动机,12刮板,13链条,31活动槽,32U型输送槽后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刮板式装载机,主要包括装载机本体和固定在装载机本体上并由其操控的装载机构两大部分。
装载机本体主要包括,前车架8和后车架10、支撑车架的车轮7、固定在车架上的发动机11及油箱9等,前车架8和后车架10通过双铰接件4连接,控制机构通过控制前车架8的活动进而实现灵活转向。在前后车架上沿车架纵向中心线设有高度不同的固定架,装载机构固定在各固定架的上方。
装载机构主要包括位于装载机构前端的铲头、U型输送槽本体3和活动槽31、位于后端的U型输送槽后端32、以及柔性输送结构组成。
铲头6由油缸控制,连接在前车架上的铲头托架5对铲头有支撑作用。操作油缸带动铲头托架转动,可使铲斗实现约90度立起,铲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金汇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金汇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22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VOIP接入网关
- 下一篇:蓝牙免持传输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