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档杆锁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2495.9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56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洪德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炬汽车零配件(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06 | 分类号: | B60R2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杜林雪 |
地址: | 201801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挡杆锁,属于汽车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手自排车辆的排杆结构主要是由排杆穿设于一排档杆座的挡位槽道中,其排挡杆座位槽道呈具有直向与横向槽道转折的变化设计。以让操作者在推/扳排档杆进行入档或换档的动作时,可由档位槽道的转折对排挡杆形成一提醒改变动作方向的导引作用,因而可明确导引操作者做档位之切换,以增加车辆速度的变换反应及驾驶的快感。
然而,手自排车辆之排档杆座上所形成的档位槽道转折设计,难以让操作者在松放油门的瞬间快速完成换档的动作,但其排档杆体与排档杆座间之结构已不同于一般手排车辆或自排车辆的结构关系,以至于其用以对排档杆形成锁制作用的锁具无法直接沿用,抑或是在功能及作用上无法真正符合手自排车辆的排档杆锁制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排挡杆锁,以解决现有排挡杆锁难以让操作者在松放油门的快速完成换档的动作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排档杆锁,包括排挡杆10、排挡杆座11和档位槽道111;用一个可顺着排档杆10轴向滑动的插固件20套入排档杆座11的档位槽道111的位置,使排档杆10在排档杆座11中转折切换,并在排挡杆10的顶端设有一个锁筒30,用来控制此插固件20是否能够退出档位槽道111,以解除排档杆10的锁制状态。
所述的排档杆10是由一芯杆12经由档位槽道111伸入排档杆座11内部与相关的换档机构构成联结;
所述的插固件20为一套设在芯杆12上的套筒21,可沿着排档杆10的芯杆12轴向滑动,并且在套筒21下缘固设一个与档位槽道111区段相符的插套体22,以确保对排档杆10之锁制作用。
排档杆10的芯杆12顶端设有一方便使用者握持的排档杆头13,所述的锁筒30设在排档杆头13的内部。
插固件20由在套管21上相对应于挡块40转动的两端位置分别设有一个挡止部211,以及一个可供挡块40伸入的滑动槽212;另外在挡块40与芯杆12之间设有一个由扭卷弹簧所构的第一复位元件51;以及在插固件20与芯杆12之间设有一个由压缩弹簧所构成的第二复位元件52。
使用者可由钥匙控制锁筒,将挡块转动至与插固件的滑动槽相对应的位置,此时插固件即在第二复位元件之作用下退出档位槽道,让排档杆保持在可顺利排/换档之间锁状态;反之,当欲将排档杆之排/换档功能锁制时,仅需将插固件朝向排档杆座的方向下位,令插固件伸入档位槽道,此时挡块则因为插固件之移动而相对应退出插固件的没动槽,同时在第一复位元件之作用下转动至插固件的挡止部位置,限制插固件退出档位槽道,进而达到将排档杆锁制之目的。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计而成的汽车排挡杆锁,通过插固件配合插套于排档杆座之档位槽排档杆座之间,使排挡杆无法在排挡杆座中做转折切换动作,进而无法入挡或排换档,使车辆达到防窃效果之排档杆锁结构。具有方便实用,结构简单的优点,可以让操作者在松放油门时快速完成换档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在实际使用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排挡杆锁在实际使用时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各零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换档功能锁制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排/换档功能锁制时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排挡杆 13-排挡杆头
11-排挡杆座 14-视套
111-档位糟道 141-缺口
12-芯杆 20-插固件
21-套管 31-锁舌
211-挡止部 40-挡块
212-滑动槽 51-第一复位元件
30-锁筒 52-第二复位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如图1所示的排档杆锁,用一个可顺着排档杆10轴向滑动的插固件20套入排档杆座11的档位槽道111的位置的方式,使排档杆10于排档杆座11中做转折之切换动作,进而将车辆排档杆之排/换档功能锁制,使车辆达到防窃之效果,并且设有一个锁筒30用以控制此插固件20是否能够退出档位槽道111,以解除排档杆10的锁制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炬汽车零配件(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东炬汽车零配件(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24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