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扁形茶微波杀青成型一体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5245.0 | 申请日: | 200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08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肖宏儒;宋卫东;钟成义;李德权;殷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14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形茶 微波 杀青 成型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对扁形茶叶同时进行微波杀青和成型的一体机,属于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茶叶的杀青和成型工序通常是分别进行的,其缺点是:
1.杀青机械和成型机械是两个独立的机械,这样茶叶在从杀青机械转移到成型机械中温度必然降低,在做形机械中茶叶又要被重新加热,造成能量浪费。
2.杀青和成型分两个步骤进行,增加了茶叶加工操作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3.杀青和成型为间断投料、出料,不利于建立连续化茶叶加工生产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茶叶杀青和成型分开作业所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专用于针对扁形茶可以同时完成微波杀青和成型的扁形茶微波杀青成型一体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扁形茶微波杀青成型一体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由驱动电机带动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中部上下方封装有两端开口其余部分密闭的杀青成型通道腔体,所述通道腔体内上部间隔装有三组以上的微波发生装置,其两端分别装有微波抑制器,其改进之处是,所述输送带的上下方设有两对以上对夹的辊轮做形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是,所述通道腔体内上部还装有远红外发生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是,所述辊轮的线速度与输送带运行速度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完善是,所述辊轮的心轴穿过所述通道腔体的两侧壁,所述心轴上靠近所述通道腔体的两侧外壁处紧套装有微波抑制盖。
工作时,铺放在输送带上的茶叶被送进杀青成型通道腔体,先经入口端的远红外线预热,随即再受到微波加热,此时茶叶变软,此后茶叶进到对夹的上下辊轮之间,在受上方的微波加热的同时又被辊轮压扁,即实现边杀青边成型,完成杀青和成型的茶叶最后被输送带从杀青成型通道腔体的出口端送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扁形荼微波杀青成型一体机,相比现有的各类杀青机或成型机,由于充分利用杀青和成型工序都需加热的特性,巧妙地将杀青和成型工序融合,实现杀青和成型同步完成,不仅节约茶叶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大大降低茶叶加工及其设备的成本。此外,增加的远红外线预热,可以进一步增加茶叶杀青效果,提高成品茶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压辊做形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螺旋升降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扁形茶微波杀青成型一体机如图1所示,机架1的两端设有两台机头箱2-1和2-2,机头箱上分别安装两个传动轮3-1和3-2,传动轮3-2由装在机头箱内的电机4带动,在传动轮3-1和3-2之间环绕有输送带5,在输送带5的中部上下方封装有两端开口其余部分密闭的杀青成型通道腔体6。在通道腔体6内上部间隔装有四组微波发生装置7-1、7-2、7-3和7-4,通道腔体6的两端分别装有微波抑制器8-1和8-2。沿通道腔体6中部间隔设有三个做形机构9-1、9-2和9-3,如图2、3和4所示,做形机构之一的9-1在通道腔体6内沿输送带5的上下方设有两个对夹的上辊轮10-1和下辊轮10-2,上辊轮的上心轴11-1穿过通道腔体6的两侧壁,下辊轮的下心轴11-2封闭在通道腔体6内,在上心轴11-1上靠近通道腔体6的两侧外壁处紧套装有微波抑制盖12。在通道腔体6的入口端上部装有远红外发生装置13-1,在微波发生装置7-2附近装有远红外发生装置13-2。
工作时,输送带5在传动轮3-2的带动下从杀青成型通道腔体6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出来。铺放在输送带5上的茶叶被带动由一端通过微波抑制器8-1进入杀青成型通道腔体6,先受到远红外发生装置13-1辐射的加热作用,同时又受到微波发生装置7-1的加热作用。此时茶叶在微波和远红外光的强烈加热作用下温度迅速升高,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即迅速钝化,从而避免以往茶叶杀青温升较慢时,因产生较多茶多酚被多酚氧化酶氧化而形成红梗红叶以致降低绿荼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52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