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寻迹修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6034.9 | 申请日: | 2006-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76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付生;武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市申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04 | 分类号: | B24B5/04;B24B27/033;B24B5/35;B24B41/02;B24B47/14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41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寻迹修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棒材和管材表面缺陷进行探伤检测并局部修磨处理的修磨设备,具体是一种对各种形式的棒材和管材表面缺陷(如裂纹、折叠、划痕、凹坑、凸块、轧制耳子等)自动探伤检测、信号处理并对缺陷进行磨削处理和长条缺陷纵向修磨的自动寻迹修磨机。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棒材和管材的表面缺陷往往是先采用探伤设备进行探测,如果缺陷较大,就采用专门设备对棒材进行全扒皮处理(通常降规格处理);如果仅是局部存在缺陷,采用手工方式对棒材局部的缺陷进行处理,但由于探伤信号无法明确传达到工人,人工处理时经常很费力或无法找到缺陷位置,因此无法保证修磨质量,致使下道工序加工时造成大量废品的产生,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成品合格率,而且原工艺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对棒管材局部缺陷的处理方式存在人工无法接收探伤设备信息,因而无法保证修磨质量,且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寻迹修磨机。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寻迹修磨机,包括上料机构、下料机构和修磨机构,所述修磨机构包括磨削台架、至少一个固定于磨削台架的探伤检测装置、通过机架固定于磨削台架上方的修磨主机、以及控制探伤检测装置检测和磨削台架、修磨主机工作的电气控制机构:
所述磨削台架包括托持机构、夹紧机构和走行旋转机构:托持机构包括至少一组支承体,支承体上表面为倾斜面,并设置有万向球;夹紧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夹紧单元,每组夹紧单元包含一对通过连杆由液压油缸驱动的夹紧臂,且夹紧臂的夹紧头处镶有可旋转小球;走行旋转机构包括其上设置有导轨的台架、由电机驱动沿导轨移动的滑台、以及固定于滑台上的带有夹持头的夹持旋动装置;
所述修磨主机包括含有由电机驱动的修磨砂轮和用于固定修磨砂轮的支撑体的修磨机构、以及驱动支撑体移动的走行机构:走行机构包括支撑固定于机架上的走行支撑架,走行支撑架上设有齿条,支撑体上设有与齿条配合的、由电机驱动的齿轮;修磨砂轮与支撑体之间设置有砂轮升降机构,砂轮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撑体下方的导套支撑体、下方固定修磨砂轮的导套,导套支撑体下端设有限位孔,导套中间设置有油缸,油缸的活动端与导套支撑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套固定连接,导套内油缸两侧设置有穿过导套支撑体下端限位孔的导柱,限位孔内设有直线滚动轴承。
使用时,由上料机构将需要检测修磨的棒材上到磨削台架的支承体上(支承体上设有万向球,以减少棒材旋转时的摩擦力),固定有夹持旋动装置的滑台由电机驱动沿导轨快速接近棒材,夹持旋动装置驱动其夹持头夹紧棒材端部,准备探伤检测和修磨:首先进行探伤检测,夹持旋动装置的夹持头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棒材旋转,固定于磨削台架上的探伤检测装置对棒材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测,并将所检出缺陷的确切位置和深度传输至电气控制机构记录,然后夹持旋动装置将棒材复位,等待修磨处理;在电气控制机构的指令下,夹持旋动装置将棒材上的缺陷旋转到最上点,同时夹紧机构的夹紧臂将棒材夹紧定位,避免在砂轮修磨时棒材发生移动,夹紧臂夹紧棒材后,夹持头松开棒材,移动滑台使夹持旋动装置退回原位;修磨砂轮快速移动到缺陷位置上方,下降对棒材表面的缺陷进行修磨,修磨完毕后,夹紧臂松开,对于其它剩余缺陷处理方式同上,直至棒材表面的所有缺陷修磨完毕,将棒材拨入下料机构,经由下料机构将修磨后的棒材输出,至此对棒材的缺陷修磨处理完毕。所述实现上述功能的控制探伤检测装置检测和磨削台架、修磨主机工作的电气控制机构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实现的,且具有多种电路结构变型,因此在说明书中未作叙述。所述探伤检测装置和夹持旋动装置是现有公知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合理地设置磨削台架、修磨主机,配备探伤检测装置,首次把对管棒材料的探伤和修磨结合起来,直接对管棒材料进行探伤、然后进行计算机信号处理、然后在线对检测缺陷进行自动处理,替代现有的探伤和人工处理工艺,解决了现有对棒管材局部缺陷的处理方式存在人工无法接收探伤设备信息,因而无法保证修磨质量,且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实现对棒材表面的裂纹、折叠、划痕、凹坑进行自动检测和修磨处理,在保证检测质量和修磨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连贯性高质量作业。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自动化控制,对棒材表面的缺陷检测精度高、修磨处理效率高,具有良好的高质量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一部分;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另一部分;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市申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太原市申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60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