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量热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6517.9 | 申请日: | 200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5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许教练;郑莹;董建锚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54 | 分类号: | G01N25/54;G01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常虹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测量设备,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通过升温使电池内部自发反应发生爆炸过程的量热设备。
背景技术
量热设备是通过测定待检测材料在物理化学的反应过程中热量变化的设备。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量热设备都是基于传统量热仪静态测试的工作原理,也就是将待测材料放入设定的环境中,如带有隔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加热或燃烧,当材料被加热或燃烧到设定的要求后,测量材料在加热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值,或材料在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值,同时记录在这一加热或燃烧过程中材料热量值的变化,并根据记录的热量数值和加热功率计算出该材料在加热或燃烧状态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最终得到所测材料的热力学数据。
CN87212029U公开的恒温式自动量热仪也是基于上述的工作原理,该恒温式自动量热仪由量热弹筒和控制柜组成。量热弹筒包括内筒、外筒和筒盖,内筒置于外筒中,筒盖位于外筒顶部并与外筒为可拆卸固定连接;控制柜包括微机控制系统、定量加水系统和操作面盘,定量加水系统向内筒注水,量热仪的温度数据采集是由安装在内筒和外筒的温度传感器进行。该恒温式自动量热仪是由操作面盘操作,由微机控制系统进行数据接收、检测、控制和数据处理,实现试验测定的自动化。
由于电池爆炸需要较高的温度,且电池爆炸会产生高压,造成危险,一方面,现有恒温式自动量热仪不能加热以提供电池爆炸需要的温度,另一方面,现有的恒温式自动量热仪也没有设置防止爆炸产生高压危险的装置,因此,现有的恒温式自动量热仪不能用于测量电池爆炸过程的热量变化,同时也不能防止电池在爆炸过程中因产生大量的热量所造成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量热设备不能用于测量爆炸产生的热量变化,也不能防止电池在爆炸过程中造成的危险的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既能用于测量爆炸产生的热量变化,同时也能防止爆炸造成的危险的量热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量热设备包括外桶、内桶、盖板、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控制器位于外桶外,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内桶内并与控制器电连接,内桶置于外桶中,盖板位于外桶的顶部并与外桶为可拆装的固定连接,内桶与外桶和盖板之间有空气夹层,所述该量热设备还包括悬挂支架和爆炸测量桶,悬挂支架位于内桶的顶端,并与内桶的桶壁固定,爆炸测量桶置于内桶中并与悬挂支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量热设备由于具有爆炸测量桶,爆炸测量桶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它本身能够承受电池爆炸和爆炸后产生的高热高压,使爆炸测量桶不受损伤,所以它能够测量电池产生爆炸过程的热量变化,同时也能防止电池在爆炸过程中因产生大量的热量所造成的危险,并且操作简便,测量的数据完整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测量桶悬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量热设备包括外桶1、内桶2、盖板3、温度传感器4和控制器5,控制器5位于外桶1外,温度传感器4安装在内桶2内并与控制器5电连接,内桶2置于外桶1中,盖板3位于外桶1的顶部并与外桶1为可拆装的固定连接,内桶1与外桶2和盖板3之间有空气夹层22,所述该量热设备还包括悬挂支架7和爆炸测量桶8,悬挂支架7位于内桶2的顶端,并与内桶2顶端的桶壁固定,爆炸测量桶8置于内桶2中并与悬挂支架7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悬挂支架7包括悬挂体9和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一端挂在悬挂体9上,并与悬挂体9固定连接,悬挂体9与内桶2的顶端的桶壁固定,爆炸测量桶8与连接杆10固定连接;所述悬挂体9可以选用一条形板,并将该条形板两端的各10毫米-100毫米长度部分11向条形板的同一方向弯折,优选情况下弯折的角度为90°。采用两端弯折,目的是使悬挂体9能与内桶2的顶端固定,使悬挂体9的弯折部分挂在内桶2的顶端桶壁上;所述连接杆10包括挂头12和连杆13,挂头12的侧表面上有C形槽14,悬挂体9的一部分位于C形槽14内,螺栓16穿过挂头12和悬挂体9将挂头12与悬挂体9固定连接,挂头12与连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或挂头12与连杆13为一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65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