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列车接近人身安全防护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6609.7 | 申请日: | 200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15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彬;李志辰;丰汉羽;樊国智;曾亚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6 | 分类号: | B61L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华 |
地址: | 100011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接近 人身安全 防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身安全防护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接近人身安全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铁路运输行业中,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伴随着铁路运输的货运量的日益增大。因此,各铁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但是铁路的各方面的安全措施或者安全技术手段又跟不上,所以,导致频频出现各类安全事故,不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人员伤亡。
铁路系统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铁路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随着铁路行车速度的提高,铁路的安全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目前铁路职工在现场作业时,为了现场作业职工的人身安全,现在通常的防护手段是:在本站行车室和现场设专人负责防护,根据行车室得到的行车信息,现场防护员通知作业人员下道避车。
这种防护手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通过现场防护人员的监视不但耗费人力,而且现场防护人员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列车撞轧事件,因此可靠性很低。另外,利用这种方式,信息的传递过程延时较长,不利于列车行进信息的及时传送,尤其随着铁路列车速度的提高,该传统方法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列车接近人身安全防护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通知列车接近的系统,以可靠、实时的方式通知现场作业人员有列车靠近,从而保护了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列车接近人身安全防护系统是这样设计的:一种列车接近人身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线盘,所述分线盘位于电气集中室内;
采集行车信息的行车信息采集器,所述行车信息采集器与所述电气集中室内分线盘连接;
对所采集的行车信息进行处理的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行车信息采集器连接;
发射处理后的行车信息的发射机,所述发射机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
接收所述行车信息并输出所述行车信息的接收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分线盘的端子与所述行车信息采集器的端子按照配线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行车信息采集器包括整流电路模块和与所述整流电路模块连接的光电耦合隔离电路模块。其中,所述行车信息采集器的整流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电容器,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电容器的正极。并且,所述行车信息采集器的光电耦合隔离电路模块包括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敏器件为光敏三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微处理器为单片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发射机为无线数字发射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方面,所述接收机包括无线接收模块和与所述无线接收模块连接的报警模块。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列车接近人身安全防护系统,能够高效率、高可靠性地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防护,并且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列车接近人身安全防护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采集器电路图;
图3A和图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关行车信息的配线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列车接近人身安全防护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列车接近人身安全防护系统包括:电气集中室内分线盘1、行车信息采集器2、微处理器3、发射机4和接收机5。
电气集中室内分线盘1与采集器2连接,电气集中室内的大电缆接入分线盘1,然后通过小电缆接触分线盘并且与采集器2连接。
采集器2采集与行车信息有关的电信号;采集器2与微处理器3连接,并且将采集获得的行车信息输出至微处理器3;通过运行程序,微处理器3对接收到的行车信息进行处理,然后输出至无线数字发射机4;无线数字发射机4通过无线电波将有关行车信息发射至接收机5,本实施例中采用BP型接收机。BP型接收机根据从发射机4接收到的行车信息为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报警或信息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66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