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置三位一体后视镜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7079.8 | 申请日: | 2006-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02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钱文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文希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B60R1/04;B60R1/06;B60R1/062;B60R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4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位一体 后视镜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尤其是能在视线不离前方道路情况下,时刻了解左右侧及后方路况。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后视镜有三个,左中右各一只。这已使用了很多年。现在这方面的专利也有好几百个。将其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
1.摄像头类---装上几个摄像头,也成一个专利。不知在汽车上百公里高速行驶时,这些摄像头还看不看得清楚。所以有些只作倒车专用。
2.光纤类---一根光纤加几个镜片。这样简单的结构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在可惜。
3.平面反光镜改成凸面镜或曲面镜类---主要作用是扩大视角。这有一定的应用。是这几类专利中比较成功的一种。
4.转向反光镜类---指反光镜随汽车转向而转动。
5.光导管类---就是把光线用管子接过去,接到驾驶室。和接自来水管,把自来水接到厨房有点象。有的要用目镜观看,这对驾驶汽车来说是很危险的事。
有的做成象潜水艇的潜望镜一样,有的专用后门防盗,有的仅把车外镜接到车内。
6.在汽车上,左右各一个反光镜,观察左右侧情况。车内上部一个反光镜,观察车后状况。这已有很长时间了,这充分说明这种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而且成本低。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充分显示了其持久的生命力。
以上那些专利及技术,不是实用性太差,就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比如现在使用的左右及车内后视镜死角较大,在图1中BCE即为原后视镜死角。这就需要人经常转动头部观察,其视角大于180度。对老司机影响不太大,但毕竟因转动头部而减少了处理复杂情况的时间,也就是降低了处理复杂状况的能力。对新手会有非常大的影响,照顾前面已很紧张,左右观察可能已无力顾及。一旦出现状况,如没有直接一脚刹车,而是看左右能否避让,一旦出现不利状况,这时处理状况的时间所剩无几。很可能引发事故。对新手还有在十字路时,不时刻看后视镜,也易于同向车发生碰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汽车倒车镜不能时刻一眼看到左中右后方路状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视镜,该后视镜将路况集中反映在车内,便于时刻观察左右及后方状况,而且还扩大了视域(不是通过扩大视角),在扩大视域时,保持了镜像与路况高度相关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反光镜仍从三个位置察看,中位后视镜就一镜子,与现在相同。左右后视改为,在左右车头角各置一车外后视镜1和2,在车前挡风玻璃上部车内中位后视镜左右侧上方各置二个反射镜5和6,以及在中位后视镜左右侧的目镜7和8。车外后视镜1和2为凸面或平面镜,这由镜面大小、镜间距离、目镜曲面等因素调整确定。反射镜5和6为平面镜,目镜7和8为凹面镜。也可将5和7或者6和8合成为一多棱镜,如图5。在图5中ab及cd面为镀层全反射镜面,ab为平面,cd为图示曲面。后视镜像经由车外后视镜、反射镜、目镜聚焦后进入人眼。这样在车内一眼可看左右及后方全貌。由于车外镜前置车头。视域比中前部后视镜更多。如对车外后视镜作适当凸面处理。视域可达左右二车道。后视镜相关视区可大于180度。也就是需直接目视区域小于180度。另外,考虑到过大视角对高速行驶车辆驾驶人的不利影响,车外后视镜可随车速变化绕垂直方向转动,调整视角。当车速低时增大视角。而当进入高速公路高速行驶时则减小视角。该动作由速度传感器、继电器、电机带动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再需要经常大角度转动头部观察。只需要略转头部,用眼睛余光扫视小于180度区域,同时看着车前方及车内三后视镜即可了解周围路状,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早作处理。在图1中可看到只要将车外后视镜略作凸面化处理。增大视角就可看到大部分原后视镜死角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视域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学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棱镜剖面构造图。
图中1.车外左后视镜,2.车外右后视镜,3.左后视镜,4.右后视镜,5.反射镜,6.反射镜,7.目镜,8.目镜,9.中位后视镜,10.多棱镜,11.多棱镜,12.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将现有反视镜与本实用新型视域作了对比说明。1、2为车外后视镜,3、4为原有后视镜。BCE为原后视镜死角,AJG为现后视镜系统视域。
在图2中,光线经由1(2)车外后视镜,5(6)反射镜,7(8)目镜进入人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文希,未经钱文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70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芯片温度控制子板
- 下一篇:居中型核磁共振测井仪探头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