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幕墙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7675.6 | 申请日: | 200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0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忠林 |
主分类号: | E04F13/075 | 分类号: | E04F13/075;E04F13/077;E04B2/9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100049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幕墙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板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高效保温性能及高档装饰外观的新型保温幕墙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的逐渐减少,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是使用并推广高效的节能产品,来降低能源消耗。高效的外墙外保温是有效的节能措施之一。
目前,市面上保温幕墙板,是在保温板外层装安装饰面层,来达到保温美化外墙的效果。一般来讲,保温板可以采用Eps板、Xps板、聚氨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保温板材,饰面层可以采用人工饰面、仿金属饰面、瓷砖饰面等作为装饰。但是,保温板的硬度差,受到外界挤压容易变形,安全性能及美化效果受到影响。
且,传统的保温幕墙板的做法是先做保温然后在做装饰的二次做法,其缺点是施工繁琐,造价高,承重大,有安全隐患。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发明了本实用新型,详见下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构更加坚固、具有防震、防变形的新型保温幕墙板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保温幕墙板结构的技术特征为:其包含有保温板和饰面层,其中:该保温板与饰面层之间设有保护层。
所述保温板背面设有第二保护层。
所述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内设置若干层网格布。
所述保护层为非金属。
所述非金属为聚合物砂浆或聚合物腻子。
于该保温幕墙板的连接处设有垫片,该垫片的宽度与板与板之间的宽度相同。
于该保温幕墙板的板面设有开槽,于该开槽处设有垫片,该垫片的宽度与板开槽宽度相同。
所述垫片为长方形、丁字形、十字形。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在原有幕墙板的基础上添加了保护层结构,使得保温幕墙板更加坚固,保温性能更高效,与之相连接的垫片能够起到固定、美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温幕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温幕墙板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温幕墙板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温幕墙板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保温幕墙板两板之间开槽后机械固定的垫片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保温幕墙板的板面开槽后机械固定的垫片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保温幕墙板饰面砖机械固定的垫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温幕墙板结构的示意图,该保温幕墙板的重点在于:于保温板1与饰面层3之间设有保护层,于该保温板1的内侧设有第二保护层4,两层保护,使得保温板坚固,保温性能更强。其中,保温板可以采用Eps板、Xps板、聚氨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保温板材,饰面层可以采用人工饰面、仿金属饰面、瓷砖饰面等作为装饰。而保护层可以为非金属,如聚合物砂浆、聚合物腻子等材料,也可以于保护层内铺设若干层数的网格布,如耐碱玻纤网格布,聚酯网格布,也可以不铺设任何网格布。该保护层2和第二保护层4的厚度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根据现实情况而定。
与传统的先做保温后做装饰的二次做法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是一次完成的,即:在施工前,将具有上述结构的保温幕墙板制成一体,于施工的时候,直接一步安装到位,施工简便,造价低,无安全隐患。
另外,本实用新型保温幕墙板结构于该保温幕墙板在粘贴固定后,在板缝及板面开槽,用胀栓固定垫片5和6,如图2-4所示,该垫片常用的三种形式为长方形、十字形、丁字形。其连接方式如图5-7所示:第一种形式:板与板之间的连接,该垫片5的宽度和板间的宽度相同,将垫片固定于板槽内,用胀栓固定于墙体,然后用密封胶或者勾缝剂填缝即可。当然,此种形式不限于两个板间的连接,也可以适用于四个板、三个板之间设置垫片,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采用长方形、十字形或者丁字形的垫片。上述垫片的主要功能为加固板材,并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符合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及创造性的特点,因此,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然而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因此,凡一切与本实用新型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即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替换或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忠林,未经李忠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76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