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冰型导管架海洋采油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8522.3 | 申请日: | 2006-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55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赵欣;艾志久;李旭志;姜巍;舒仕勇;王丹;孔娜娜;陈鑫磊;齐昌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琦 |
地址: | 1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冰型 导管 海洋 采油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海洋特别是浅海油气田开采承载设备、人员工作的平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油气田勘探工作的不断扩展深入和海洋钻探、采油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海上油气田被发现和投入开采。海洋(包括浅海)油气田由于其位于海洋水体区域内,开采难度大大超过陆上油气田,油气井口、井场必须设置用于承载设备和供采油工工作、活动的采油平台。目前,现场通常采用的海洋采油平台为四腿固定式导管架平台,此种平台由甲板、四腿导管架、桩基和支撑梁组成。一般海况下,此种平台主要受到的冲击来自波浪、海流、自身的载荷及运行载荷,但在北方地区冬季由于气温降低在平台周围会结冰并形成大范围的结冰区域,冰块在风力和波浪的作用下对平台进行挤压和冲击,现有结构形式的平台会产生较强的受迫振动,严重威胁着平台的正常生产和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抗冰、保证冬季生产和人身安全的抗冰型导管架海洋采油平台。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此种采油平台由甲板、导管架、正三角形支撑杆、铁皮、对角支撑杆、倒三角形支撑杆和上、下撑杆组成,甲板下方设有导管架,上、下部导管架之间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上、下撑杆,导管架上部与甲板之间四周设有12根倒三角形支撑杆,导管架与下支撑杆之间四周设有12根正三角形支撑杆,正三角形支撑杆周围斜面上铺设有铁皮,下撑杆下方设有两组(共4根)对角支撑杆。在冬季,北方浅海地区海冰在水平面形成大范围的平整冰块,整个海洋平台被平整冰块所包围。同时,由于环境驱动力的影响,冰块对平台不断进行接触挤压,在这个过程中,水平面上的冰块首先接触到该平台正三角形撑杆上的铁皮,由于正三角形撑杆的特殊结构,此时作用于铁皮斜面上的力为摩擦力、正压力、冰块的重力和海水的浮力,海水浮力可以看作是冰块的弹性基础。随着冰板的连续运动,局部破坏面积会产生破坏,并逐渐增大,摩擦力和正压力也将逐渐增大。当环境驱动力足够大时,摩擦力和正压力将一直增大,如果设计倾角合理,冰板在正三角形撑杆斜坡面上上爬到一定程度会发生弯曲破裂,断裂后的冰块在后继冰的推动下继续上爬接触到倒三角形撑杆,由于倒三角形撑杆的特殊结构形式,冰块此时受到自身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远远大于后继固定冰块的推力,则断裂的冰块板产生下滑或坠落于海底,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冰块直接冲击平台,减弱了平台的振动效应,达到保证采油平台安全生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新颖,工作可靠,在冬季寒冷条件下能够有效避免冰块直接冲击平台,保证海上采油平台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其B-B向俯视图。图3为平台抗冰冲过程原理图,图中标号“9”为冰块,箭头为其移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实施例给出,下面结合附图予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甲板1、上撑杆2、倒三角形支撑杆3、导管架4、正三角形支撑杆5、铁皮6、下撑杆7、对角支撑杆8组成,其组装、连接关系如下:甲板1下方设有导管架4,上、下部导管架之间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上撑杆2、下撑杆7,导管架4上部与甲板1之间四周设有12根倒三角形支撑杆3,导管架4与下撑杆7之间四周设有12根正三角形支撑杆5,正三角形支撑杆5周围斜面上铺设有铁皮6,下撑杆7下方设有两组(共4根)对角支撑杆8。其中,上撑杆2、下撑杆7、倒三角形支撑杆3、正三角形支撑杆5、对角支撑杆8均采用圆管结构,分别与导管架4相焊接,倒三角形支撑杆3、正三角形支撑杆5与导管架4之间的倾斜角度分别为20°-40°和10°-30°。铁皮6铺设固定在正三角形支撑杆5上,构成一斜面,不允许产生滑动,铁皮的刚度和强度应保证冰块在其上摩擦时不致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85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