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振动台动圈双线并绕新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9014.7 | 申请日: | 200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69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钟琼华;武元桢;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试验仪器总厂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G01N3/02;G01M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29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振动 台动圈 双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力学试验设备中的电动振动台,具体涉及电动振动台动圈的绕制结构。这种结构适用于各种推力和冷却方式的电动振动台,有利于改善振动台动圈的动态特性。
背景技术
在电动振动台结构中,动圈作为振动部分浮动支承在励磁绕组提供的磁场中。工作中,励磁绕组通入直流提供恒定的直流磁场,而动圈位于该磁场中,其中,驱动线圈通有一定交流电流,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电动力来驱动动圈,以推动试件振动。
动圈主要由工作台面、骨架和驱动线圈绕组三部分组成。它是整个电动振动台的核心,其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电动振动台的整体性能和效果。由于驱动线圈在工作中通入的电流很大,会导致驱动线圈发热,因此需要对其实施强制冷却。现有驱动线圈的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水冷两种,线圈绕组一般采用单股线圈进行绕制,而根据驱动线圈的直径大小和绕组的高度不同,有单层和双层两种绕制结构,见图1和图2。线圈的截面有圆形和矩形、实心和空心等各种形状,分别适用于风冷和水冷电动振动台。随着电动振动台的推力增加(比如10吨及10吨以上推力),单股线圈的线径不断增大,因此要求驱动电压也会很高,这对功率放大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降低对功率放大器的要求以及改善短路环的耦合特性,如何改进驱动线圈绕组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振动台动圈双线并绕新结构,其目的是要降低大推力电动振动台动圈对功率放大器的要求,提高动圈的动态特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振动台动圈双线并绕新结构,由两股线圈并行组成,所述两股线圈按相同的螺旋方向绕成单层或内外双层筒形动圈绕组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两股线圈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空心或实心的圆形线材,也可以为空心或实心的矩形线材。两股线圈的线径可以相同或不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截面形状和线径相同的两股线圈,也可以采用截面形状相同,而线径为一股大于另一股。
2、上述方案中,所述两股线圈的始端在同一螺旋方位处引出,末端在同一螺旋方位处引出。这样整个驱动线圈只有一个绕始端和一个绕末端。这种方式适合于风冷结构。所述两股线圈也可以是:始端在不同的螺旋方位处引出,末端在不同的螺旋方位处引出。这样整个驱动线圈有两个绕始端和两个绕末端。这种方式适合于水冷结构,因为水冷结构需要在空心管线中通入冷却水,所以两个始端和两个末端在不同方位引出更有利于对接冷却水管。另外,这些变化还要结构动圈骨架的结构形式来设计。
3、上述方案中,设计时选用的线圈截面,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矩形的;可以是实心的线材,也可以是空心的线材。一般来说,实心线材适用于风冷驱动线圈,而空心线材适用于水冷驱动线圈。
4、上述方案中,所述两股线圈可以采用单层绕组结构,也可以采用双层绕组结构。具体视驱动线圈的技术要求而确定。所谓单层绕组结构是指两股线圈绕制成一个“筒”线圈绕组,而双层绕组结构是指两股线圈绕制成内外“双筒”线圈绕组。单层和双层是以往电动振动台驱动线圈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是:采用两股线圈并绕的结构来降低以往大推力电动振动台动圈的驱动电压,从而降低动圈对功率放大器的电压要求,改善短路环的耦合特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大推力电动振动台动圈的驱动电压,从而降低动圈对功率放大器的电压要求。
2、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动圈改善短路环的耦合特性,提高电动振动台的动态性能。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明显,具有实用价值,与传统单股线圈绕制结构相对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技术进步。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单层驱动线圈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单层驱动线圈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单层驱动线圈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线圈;2、线圈;3、动圈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试验仪器总厂,未经苏州试验仪器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90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