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谐无源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9062.6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75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薛寿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寿权 |
主分类号: | H02J3/01 | 分类号: | H02J3/01;H03H7/01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002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源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谐波抑制无源滤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消谐无源滤波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在供电网络中非线性负荷系统,如变流装置,变频调速装置、电机软启动装置、磁饱和稳压装置、大型超市照明电子整流装置、大型整流设备、通讯电子设备、医疗电子设备及电弧焊机组等用电设备日趋增多,这些设备在电路中运行会导致电压波形畸变,产生高次谐波,增加能源消耗,污染电网系统降低功率因素,增大波纹系数,产生过电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在电容器补偿电路中,电容器对高次谐波产生谐振放大,会使电路严重过载,电容器被击穿,造成短路危及设备运行和人身安全,甚至酿成爆炸引起火灾等恶性事故发生。以往技术中常用电抗器来抑制谐波,但电抗器一般在5次以上出现磁饱和现象,无抑制作用,相反产生激励振荡,使电路严重过载,破坏设备及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对高次谐波起到消谐滤波作用的消谐无源滤波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谐无源滤波器,包括由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磁环铁芯、线圈和线路板,磁环铁芯由纳米晶体制成,线圈共三组并按差模法组成三相电路绕制在磁环铁芯上,线路板上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设置有三组电容和电阻,且电容和电阻与三组线圈组成RLC双π型滤波电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磁环铁芯由纳米晶体组成其磁环铁芯的初始导磁率ui极高达到80000-100000以上,是目前最理想的导磁材料,在高次谐波特征频率时不会出现磁饱和现象。磁环铁芯和线圈组成的谐波抑制器与电阻电容组合而成RLC双π型滤波电路,该滤波电路在谐波以上频率呈低阻抗并可以吸收特征频率以上的高次谐波,能有效地减少谐波分量。在电力系统谐波源附近增设一组或多组消谐无源滤波器,除起到消谐滤波作用外在无功补偿电路中还具有无功补偿作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无能源消耗、效率高、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维护方便且投资少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掉上壳后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去掉上壳后的俯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去掉下壳和线路板后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左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
图13为图11的后视图;
图14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1的B-B剖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俯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电路中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18所示,一种消谐无源滤波器,包括由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磁环铁芯7、线圈9和线路板6,磁环铁芯7由纳米晶体制成,线圈9共三组并按差模法组成三相电路绕制在磁环铁芯7上,线路板6上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设置有三组电容和电阻,且电容和电阻与三组线圈9组成RLC双π型滤波电路。线路板6上的地线与壳体上的接地端8连接。
如图18所示,A/L1、B/L2、C/L3为低压三相电源进线端,a/T1、b/T2、c/T3为三相出线负载接线端。分别在A、B、C三相电源进线端及a、b、c三相出线负载接线端并联连接C1、C2、C3、R1、R2、R3及C4、C5、C6、R4、R5、R6组成RLC双π型滤波电路。
如图6所示,线路板6上的进线端和出线端连接有接线端子5,接线端子5的头部具有螺纹,壳体上安装有支架3,接线端子5与支架3螺纹连接,并通过螺母4固定。支架3上具有槽3-1,支架3通过该槽3-1插装在壳体上。
如图11~17所示,接线端子5具有翅5-1,支架3上具有与该翅5-1配合的槽3-2。
如图1~3、7~10所示,壳体由上壳2和下壳1对合而成,且上壳2和下壳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如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中电路的接线图,其中DK为自动开关,CJ为接触器或复合开关,XLB为消谐无源滤波器,C为电容器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寿权,未经薛寿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90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