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内胆脱硫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2382.7 | 申请日: | 200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16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曹世清;曹代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代勇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C10K1/0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100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晓***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胆 脱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装置,特别是一种采用双内胆结构的脱硫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用于脱离燃气中硫化氢的箱式脱硫器,内胆一般是置于脱硫调控箱内,采用塑料管连接每个部位,接头多,气流阻力大,气密性差,更换或再生脱硫剂不方便,不能形成整体性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脱硫效果好,结构简单、气流阻力小、气密性强,能够方便地更换可再生脱硫剂的双内胆脱硫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内胆脱硫器,包括壳体5,左内胆6和右内胆7置于壳体5内,其下部为斜壁,左内胆6和右内胆7上端分别设有进气管1和出气管3,左内胆6和右内胆7通过左内胆孔8及右内胆孔9与上孔2相通,左内胆6和右内胆7下部与下孔4相通,左内胆6和右内胆7之间的隔离板10,左内胆6和右内胆7通过隔离板10下部相通,上孔2上端通过上密封盖11密封,下孔4通过下密封盖12密封。上孔2与密封盖11之间设有日形密封垫13及与日形密封垫13相配合的压套14。下孔4与下密封盖11之间设有O形密封垫15。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内胆脱硫器,通过隔离板延长了燃气在双内胆内脱硫的时间,提高了脱硫净化效率,用于沼气管路上,硫容剩余量≤20mg/Nm3;采用上下开孔的结构形式,便于用户更换或再生脱硫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下:一种双内胆脱硫器,包括壳体5,左内胆6和右内胆7置于壳体5内,其下部为斜壁,左内胆6和右内胆7上端分别设有进气管1和出气管3,左内胆6和右内胆7通过左内胆孔8及右内胆孔9与上孔2相通,左内胆6和右内胆7下部与下孔4相通,左内胆6和右内胆7之间的隔离板10,左内胆6和右内胆7通过隔离板10下部相通,上孔2上端通过上密封盖11密封,下孔4通过下密封盖12密封。上孔2与密封盖11之间设有日形密封垫13及与日形密封垫13相配合的压套14。下孔4与下密封盖11之间设有O形密封垫15。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含有硫化氢的燃气从进气管1进入左内胆6,由左内胆6内装的脱硫剂对硫化氢进行吸收,当气体流动下左内胆6下部时,在斜壁的作用下经隔离板10下端开口进入右内胆7,经过右内胆7内的脱硫剂对硫化氢继续吸收后,燃气从出气管3排出。
如需要更换左内胆6和右内胆7所装的脱硫剂,首先关闭燃气管路开关,拧开上孔2的上密封盖11,即可取出脱硫剂,将下密封盖12拧紧,然后拧开上孔密封盖11,取出压套14和日形密封垫13,将脱硫剂通过漏斗灌入,将部件还原,拧紧上密封盖11,进行试压使用,脱硫剂更换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代勇,未经曹代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23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