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胃吸引管、空肠营养管复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2702.9 | 申请日: | 200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19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9/00 | 分类号: | A61M39/00;A61M1/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22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引 空肠 营养 复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鼻胃吸引管、空肠营养管复合装置,它用于临床医疗中进行经鼻胃肠减压、同时需要经空肠肠内营养的患者。
背景技术
胃肠道切除手术、重症胰腺炎、各种中大型手术后,患者需要同时经行胃肠道减压和经空肠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以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而目前临床上还缺乏能同时满足胃肠减压和空肠营养的手段。
以往常用的胃肠减压装置为经鼻放置胃管,不能解决患者的空肠营养问题。给予空肠营养的方式包括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空肠穿刺造瘘等。前者不能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往往需要同时放置胃管和空肠营养管,给病人增加痛苦;后者不仅具有前者的缺点,还需要穿刺空肠,增加患者的创伤和肠瘘发生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设计一种鼻胃吸引管、空肠营养管复合装置。它可同时满足空肠营养和胃肠减压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胃吸引管、空肠营养管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软管,软管内的二个腔分别是鼻胃吸引管2和空肠营养管3,所述空肠营养管3长于鼻胃吸引管2,空肠营养管3的末端为螺旋形管9,鼻胃吸引管2的末端位置上有侧孔5,空肠营养管3上的螺旋形管9上有侧孔6,鼻胃吸引管2和空肠营养管3的顶端有鼻胃管塞8和肠管塞7,所述空肠营养管内有导丝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鼻胃吸引管2和空肠营养管3的前端有固定座1,鼻胃吸引管2和空肠营养管3均固定在固定座1上。
本实用新型鼻胃吸引管、空肠营养管复合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可根据胃肠道手术、胰腺手术、肝胆手术、烧伤、应激等各种疾病需要同时进行胃肠减压与空肠营养的共同特点,设计一种操作简便、对患者无创、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和给予空肠营养的装置。本装置将大大简便操作者的工作量,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鼻胃吸引管、空肠营养管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鼻胃吸引管、空肠营养管复合装置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胃吸引管、空肠营养管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软管,软管内的二个腔分别是鼻胃吸引管2和空肠营养管3,两管互不相通。空肠营养管3长于鼻胃吸引管2,空肠营养管3的末端为螺旋形管9(螺旋形管有利于空肠营养管的导入),鼻胃吸引管2的末端位置上有侧孔5,空肠营养管3上的螺旋形管9上有侧孔6,鼻胃吸引管2和空肠营养管3的顶端有鼻胃管塞8和肠管塞7,所述空肠营养管内有导丝4(导丝有导向作用),鼻胃吸引管2和空肠营养管3的前端有固定座1,鼻胃吸引管2和空肠营养管3均固定在固定座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27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