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直挖坑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3013.X | 申请日: | 200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07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基勋;崔虎国;金哲;朱优俊;黄光哲;全天一;崔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井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
主分类号: | A01C5/04 | 分类号: | A01C5/04;A01G23/04 |
代理公司: | 延边科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在吉 |
地址: | 133400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挖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领域的林业机械,尤其是垂直挖坑机。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现代化转化,传统农业转变为全方位的市场农业。特别是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迫切需要实现农业机械化。
植树造林在我国已蔚然成风,植树数量在不断增大。目前,我国植树大多采用人工挖坑方法,因此,每年的植树造林季节我国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用于植树。人工挖坑植树,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工作强度大,费时费力,还难以保证挖坑植树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移动方便、便于操作、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的垂直挖坑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传动机构、挖坑部件、机架部件和升降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级传动主动链轮、通过一级传动链条与所述一级传动主动链轮联接的复合链轮、其轴上安装有所述复合链轮的支撑臂、通过二级传动链条与所述复合链轮联接的二级传动被动链轮和其动力输入端与所述二级传动被动链轮连接的减速器。所述挖坑部件包括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的螺旋钻头总成、设置在所述螺旋钻头总成下端的刀片和设置在所述螺旋钻头总成下端中部的钻尖。所述机架部件包括机架座,设置在所述机架座后端的机架和位于所述机架内侧、并固定在所述减速器前部的滑车。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滑车连接的提升臂。
所述支撑臂的前端设有支撑臂滚轮。
所述一级传动链条中部设有托链轮。
所述一级传动链条上设有防护罩。
所述螺旋钻头总成由焊合部分和可拆卸部分组成,所述焊合部分包括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的钻轴,设置在所述钻轴下端、用于安装所述钻尖的钻尖座和钻尖托柄,设置在所述钻轴下部的螺旋片和设置在所述螺旋片下端、用于安装所述刀片的刀座。
所述螺旋片数为2个。
所述机架的外侧设有轨道。
所述滑车前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滑车滚轮。
所述提升臂为液压悬挂提升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垂直挖坑机可与小四轮拖拉机等配套使用,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螺旋钻头总成下部设有刀片和钻尖,其钻头可垂直于地面入土;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采用链条传动,简化了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采用液压悬挂提升臂,工作平稳、安全;由于本实用新型螺旋钻头总成由焊合部分和可拆卸部分构成,可拆卸部分可以根据土壤和磨损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换,使用方便,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垂直挖坑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垂直挖坑机包括传动机构、挖坑部件、机架部件和升降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拖拉机1动力输出轴上的一级传动主动链轮2、通过一级传动链条21与所述一级传动主动链轮2联接的双排复合链轮9、其轴上安装有所述双排复合链轮9的支撑臂10、通过二级传动链条13与所述双排复合链轮9联接的二级传动被动链轮11和其动力输入端与所述二级传动被动链轮11相连接的减速器12。所述一级传动链条21中部设有托链轮3。所述一级传动链条21上设有防护罩4。
所述挖坑部件包括螺旋钻头总成15、设置在所述螺旋钻头总成15下端的刀片18和设置在所述螺旋钻头总成15下端中部的钻尖17。所述螺旋钻头总成15由焊合部分和可拆卸部分组成,所述焊合部分包括与所述减速器12的输出端连接的钻轴151,设置在所述钻轴151下端、用于安装所述钻尖17的钻尖座和钻尖托柄,设置在所述钻轴151下部的两个螺旋片152和设置在所述螺旋片152下端、用于安装所述刀片18的刀座。所述钻轴151采用无缝钢管制成,其上端设有一个定位销孔和紧固座,通过该定位销孔和紧固座与减速器12输出端连接。所述螺旋片152可采用4mm厚的钢板制成,主要起升土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井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未经龙井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30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