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稻麦籽粒提升器有效
申请号: | 200620173504.4 | 申请日: | 200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42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虎 |
主分类号: | A01F12/50 | 分类号: | A01F12/50;A01F12/46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100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籽粒 提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装在机动脱粒机上、用于将脱粒了的稻谷和麦子提升装袋的配套机件。
背景技术
现有农用小型机动脱粒机,尤其是半喂入式小型机动脱粒机,为了便于操作,其喂入口高度得限制在人的腰部以下适当的位置,囿于脱粒机的结构,其位于筛层下的稻麦籽接粒盘大多在300毫米的高度左右,这样低的籽粒出口就只能适用于高度较低的箩筐接装,不适合用袋盛装的方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在接粒盘出粒口处增加了稻麦籽粒提升器,将脱粒筛净后的籽粒提升到袋口高度直接装袋。现有的这种稻麦籽粒提升器一种是螺旋输送机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复杂,而且笨重,在小型脱粒机中不适用;另一种稻麦籽粒提升器则是类似离心风机结构,在蜗壳内装有一个叶轮,在蜗壳外周侧接有出粒筒,这种结构的稻麦籽粒提升器,其内的籽粒是依靠叶轮的拨击和离风力抛、吹出出粒筒,由于装在上述小型脱粒机出粒口下的蜗壳高度较低、要适合小型化结构的要求则出粒筒较长,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籽粒到达出粒筒上端出口时运动速度已很低,几近停止,若遇到含杂较多或是水份较大籽粒时,就会发生籽粒沾附在筒壁,或是回落堵塞蜗壳或出粒筒从而发生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稻麦籽粒提升器,它主要解决小型叶轮籽粒提升器对稻麦籽粒担升不高和输出不顺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稻麦籽粒提升器,它包括设有进粒口和出粒口的壳体和通过叶轮轴装在该壳体内的叶轮,所述叶轮有多个。
上述的叶轮一般有两个,它们沿其轮周侧面的上下方向并排设置,这两个叶轮可以通过皮带传动装置相连接,至少在其中一个皮带轮还设有用于连接动力输入的皮带位置。上述叶轮的叶片形状可以是平板形状、斗开形状、铲形状、瓢形状的任何一种,所述壳体的输出端的出粒口外最好装有挂袋器。上述壳体上用于与脱粒机配装的接头可以是其筒壁穿装有紧固螺杆的筒管和其上开有通孔的连接件。上述壳体上的出粒口最好设有两个,在两个出粒口之间装有换向阀板。
上述挂袋器是指用于连接固定袋子口的钩、夹等装置的任一种。
采用了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设置有两个叶轮,可使本稻麦籽粒提升器制成窄长结构,不仅保持小巧体积,而且可以大大缩短或取消出粒筒,依靠两个叶轮之间形成接力作用,可以将籽粒顺利提升到袋子高度的出粒口外,解决含水籽粒沾结和堵塞的问题。
2.在壳体出粒口周围装有挂袋器在壳体上的出粒口设有两个,在两个出粒口之间装有换向阀板的结构可以轻松实现不停机更换装袋的连续作业。
3.在壳体上与脱粒机配装的接头,采用其筒壁穿装有紧固螺杆的筒管和其上开有通孔的连接件,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本提升器与脱粒机的配接,从而便于装袋和装箩筐方式的变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处的剖视图。
图中:1——挂袋器;2——拉簧;3——换向阀板;4——壳体;4.1.1、1.1.2——出粒口;4.2——进粒口;5——上叶轮;6——上叶轮轴;7——下叶轮;8——下叶轮轴;9——下连接头;10——下皮带轮;11——皮带;12——上皮带轮;13——上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直观方便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和实现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本稻麦籽粒提升器它的壳体4呈窄长蜗壳形状,在其底部设有接斗结构的进粒口4.2,在其顶部通过一短的出粒筒部4.1连通有两个出粒口4.1.1、1.1.2在这两个出粒口之间装有换向阀板3,换向阀板3的转轴上装有拨动杆,在拨动杆与壳体4之间装有拉簧2,在两个出粒口4.1.1、1.1.2外装有挂袋器1,它是设在上述出粒口外周围的带钩的杆件;壳体4的内部装有两个沿其轮周侧面上下并排设置的叶轮,即上叶轮5和下叶轮7,上叶轮轴6和下叶轮轴8伸出壳体4外面的部分分别装有上皮带轮12和下皮带轮10,两皮带轮之间通过三角形皮带11连接,这两个皮带轮上均设有用于与机动脱粒机动力输入皮带连接的三角皮带槽;本实施例的上、下叶轮5、7的叶片为平板形状,其壳体4上用于与脱粒机配装的上、下连接头9、13是上开有通孔的耳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虎,未经刘文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35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丝绳电动葫芦防卡绳外壳
- 下一篇:可在线排污的气动喷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