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质净化生物载体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5057.6 | 申请日: | 2006-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71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温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牧野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温明珠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净化 生物 载体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质净化生物载体。
【背景技术】
根据水体自净的原则,利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和代谢活性,好氧或厌氧分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使得水体得到净化。污水生物处理的类型较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氧化塘法、厌氧处理法等。生物膜法是使大量的好氧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约2毫米)的活性膜,利用活性膜的微生物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水体。由于此方法对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与其他方法相比管理较方便,而且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也较好。
请参阅图1和图2,中国专利第200420044704.0号,于2005年5月11日公开了一种“水质净化用生态修复漂带”,它的固定底圈1由聚合物编织而成,其中间空腔插入固定重物。固定底圈1的上部与条状漂带3的下部用连接线2连接。条状漂带3由密实编织面4、轻质泡沫塑料夹层5和疏松编织面6三层材料组成。密实编织面4和疏松编织面6由聚合物编织而成。由于此实用新型专利的条状漂带3两面分别为密实编织面4和疏松编织面6,每面结构单一,因此导致每面生长的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多样性不够,从而使得此结构的生态修复漂带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净化效果佳的水质净化生物载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上述水质净化生物载体,包括条状漂带,该条状漂带具有用于生长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生物膜层。该生物膜层包括密实编织层及疏松编织层,密实编织层与疏松编织层交替分布。
所述条状漂带包括两层生物膜层和夹于两生物膜层之间的中间层。
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3~5毫米,密实编织层的厚度为2~3毫米,疏松编织层的厚度为1~2毫米。
该生物载体还包括固定底圈,其固定于所述条状漂带的底部。
该生物载体还包括加重部件,其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膜层具有交替分布的密实编织层和疏松编织层,使得在其表面生长的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品种增多,增加了生物和有益藻类群种的多样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更佳,使得水体的生态环境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的水质净化用生态修复漂带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质净化生物载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层的裁剪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水质净化生物载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包括条状漂带7和固定底圈8,固定底圈8固定于条状漂带7的底部,在固定底圈8上还连接有加重部件40,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沉入水底固定。
上述条状漂带7包括用于生长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生物膜层10、30和夹于两生物膜层10、30之间的中间层20。中间层20为泡沫层,厚度大约为3~5毫米,用于支撑生物膜层10、30。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的重量,可以在中间层20中插入加重部件。生物膜层10、30包括密实编织层34及疏松编织层32,密实编织层34与疏松编织层32交替分布。
上述密实编织层34的厚度大约为2~3毫米,疏松编织层32的厚度大约为1~2毫米,皆为化纤丝织层,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三维编织结构。密实编织层34的编织密度比疏松编织层32大3倍。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条状漂带7制作过程如下:
1.首先制得一面为密实编织层,另一面为平实层的编织块,然后沿裁剪线9进行裁剪;
2.制得一面为疏松编织层,另一面为平实层的编织块,然后沿裁剪线9进行裁剪;
3.将密实编织层的编织块和疏松编织层的编织块犹如两只手合掌,十只手指张开并相互交叉,两片编织块缝合即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膜层10、30;
4.将生物膜层10、30固定于中间层20,即可制得条状漂带7;
5.将固定底圈8安装于条状漂带7,并将加重部件40固定于固定底圈8,即可制得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沉入水中,成为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载体,对污染水体起到过滤和净化作用。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生物载体包括套筒60和固定于套筒60的条状漂带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牧野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温明珠,未经中山市牧野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温明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50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