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道气余热搅龙烘干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200965.6 | 申请日: | 200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6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关云彪;关春立;关云来;关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云彪 |
主分类号: | F26B25/00 | 分类号: | F26B25/00;F26B17/20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建民 |
地址: | 134001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道 余热 烘干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点为燃用易潮湿的糠醛渣、废木屑的悬浮燃烧式锅炉配套的烟道气余热搅龙烘干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悬浮式燃烧的糠醛渣锅炉或木屑锅炉中,目前常用的是靠引风机的抽力加燃料,不仅抽吸锅炉内的烟气粉尘,又要将处于低位的糠醛渣抽吸进烟道内,再靠烟气流的动力输送到锅炉顶部的旋风分离器中,经过离心分离,大部分糠醛渣等粉状物料可分离下来,通过分离器下部的六角斗出口,撒进炉膛内沸腾燃烧。但是这种工艺已暴露出了明显缺欠:
1、旋风分离器效率低,有30~20%糠醛渣因旋风分离器分离不下来而排出,既造成了明显的燃料跑费,又极大地加重了后部除尘器的粉尘负荷。
2、悬浮式燃烧锅炉,从烟道排放的烟气中的粉尘量就很大,那么会在烟风道内与再吸入的糠醛渣混合,烟道内粉尘介质负荷将更大,尤其在炉顶旋分器中又将70~80%的飞灰随糠醛渣燃料一并投撒向炉膛中,不仅毫无燃烧价值,而且会明显地干扰正常燃烧。
3、无用的飞灰粉尘与有用但却从旋风分离器中跑废的糠醛渣燃料,同时涌向后部的除尘器,势必又使除尘器负荷加大,给操作者排灰作业加重了劳动强度。尤其是威胁着净化后能否达标这一关键的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替代这种以烟风为动力的混合输送粉尘和物料的工艺,以及效率不高的旋风分离的烟道气余热搅龙烘干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烟道气余热搅龙烘干输送装置安装于悬浮式燃烧的糠醛渣锅炉或木屑锅炉的上方。烟道气余热搅龙烘干输送装置包括以螺旋叶片旋转向前推送松散物料的搅龙机,搅龙机筒周围带有夹层烟风通道筒;搅龙机筒首端设有与料仓底部出口上下对合连接的进料口,尾端有与竖直筒上下对合连接的出口;搅龙机筒首端带有与锅炉排烟筒口连接的烟通道筒口。
采用常用的螺旋叶片(俗称搅龙)推进输送的机理。将搅龙的机筒置入炽热的烟道气之中,通过与烟气隔绝的搅龙筒壁,实现对筒外烟气热量的吸收,对筒内物料的传热烘干。同时在向前推进物料的过程中,又在叶片的反复搅动下,将物料中的潮气不断地被烘热蒸发,使较为干燥的燃料最终被撒入炉膛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有用的燃料和无用的烟灰分得清楚,虽然同走一个烟道,但却被截然隔离分开,既能利用烟道气的余热来烘干糠醛渣或木屑等有机燃料,又能避免炉膛内燃烬的飞灰与燃料相互混合。2、烟气不再承担输送燃料介质的负荷,风机出力会明显提高,有助于增加排风供氧,提高炉的热效率等综合指标。3、被烘干了的粉状燃料,能够通过搅龙机可快可慢地均匀充分地投入炉膛内燃烧,达到充分良好的燃烧,以提高热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又能保证后部配置的水床脱硫除尘器减少负荷,从而稳定达标。4、后部除尘器减少粉尘负荷,确保烟气排放时时达标。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是图1从锅炉出烟口方正视的简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简图;
图4是夹层烟风通道筒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夹层烟风通道筒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烟道气余热搅龙烘干输送装置安装于悬浮式燃烧的糠醛渣锅炉7或木屑锅炉的上方。烟道气余热搅龙烘干输送装置包括以螺旋叶片旋转向前推送松散物料的搅龙机,搅龙机筒1周围带有夹层烟风通道筒2(参见图4、5);搅龙机筒1首端上方设有与料仓3底部出口上下对合连接的进料口4,尾端有与竖直筒5上下对合连接的出口6;搅龙机筒1首端带有与锅炉尾部排烟筒口12连接的烟通道筒口9。
参见图2,烟通道筒口9通过分叉烟道8与锅炉尾部排烟筒口12连接。
参见图4、5,夹层烟风通道筒2断面为凹形。搅龙机筒1断面为U形或圆形。其中圆形断面搅龙机筒1上部延轴向需间断割孔11,便于及时清理粘附在叶片上的物料。
根据欲配套的锅炉7炉顶部投放燃料的孔洞10距离锅炉尾部排烟筒口12的长度,来确定搅龙机筒1的长度。根据炉的吨位大小,选择搅龙叶片,直径和螺距可在¢230~¢300和120mm~150mm之间。这样所配置的搅龙机筒内壁螺旋与叶片外缘间留有适中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云彪,未经关云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200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