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色调色剂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1324.0 | 申请日: | 200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9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栢孝明;绫木保和;田村繁人;田泽弥生;藤田亮一;矢岛祐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9/09 | 分类号: | G03G9/09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黑色 调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记录过程的调色剂,该记录过程使用电子照相、静电记录、磁记录或调色剂喷射记录。
背景技术
许多方法通常被认为是用于电子照相的方法。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定影图像:使包含光电导性材料的潜像承载构件表面通过例如电晕充电或通过使用充电辊直接充电来均匀地带静电,通过其用光能照射在潜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通过使用持续带正电或带负电的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根据需要,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如纸,此后通过热和/或压力的作用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材料。通过各种方法去除在转印时还没有转印至和还保持在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然后再重复上述过程。
使静电潜像可见的显影系统包括粗略分类的干法显影法和湿法显影法。将干法显影法分为使用由显影剂和载体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和仅由显影剂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的方法。
近年来,在使用电子照相如打印机或复印机的成像设备中,在其中不同地要求使其小型化且重量轻、高速度且高生产率、节能、高度可靠、成本低、免维护等的环境下,需要它们形成具有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尤其,不但在黑白成像设备中而且在彩色成像设备中都要求通过使用黑色调色剂形成图像,以非常精确和如实地再现至全部细节。因此,作为调色剂,要求对它们在显影稳定性和带电稳定性方面进一步改进。
作为用于这些成像设备的调色剂,它们通常通过以下方式 制备:形成调色剂颗粒(调色剂基底颗粒),该调色剂颗粒包含热塑性树脂和分散于其中的着色剂如染料或颜料、作为脱模剂的蜡、电荷控制剂等,并任选地使无机细颗粒如细二氧化硅颗粒粘附或粘着于调色剂颗粒表面。
作为用于黑色调色剂的着色剂,使用黑色颜料颗粒如炭黑和磁铁矿颗粒。炭黑相对廉价且具有良好的黑度,但是,由于其导电性,黑色调色剂趋于具有低的显影稳定性和带电稳定性。此外,当用于全色成像设备时,由于炭黑的电导性,黑色调色剂由于其在转印性能上与其它的彩色调色剂如青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和黄色调色剂的差异而引起图像恶化。
至于磁铁矿颗粒,通常将其用作用于磁性单组分显影系统的磁性调色剂的磁性材料。与炭黑比较,磁铁矿颗粒具有相对高的电阻率并可以获得相对好的显影稳定性和带电稳定性,但仍然要提高其电阻率和着色能力。尤其当通过全色系统形成图像时,磁铁矿颗粒不能容易地显示与用于彩色调色剂的颜料所表现的相同的静电行为,这是由于前者比后者低的电阻率。
为了获得充分的磁性结合力,磁性调色剂通常也包括大量的磁铁矿颗粒。因此,难以提高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能。尤其是当用于全色成像设备时,在磁性调色剂和其它彩色调色剂如青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和黄色调色剂之间定影性能会变得不同,从而图像光泽趋于不均匀。
而且,用于磁性单组分显影系统的磁性调色剂保证稳定的显影,但仍然具有不充分的带电性能。因此,例如当与非磁性双组分显影系统的彩色调色剂组合使用时,如其中使用炭黑的情况一样,由于带电性能的差异,在转印性能上的差异引起的图像恶化趋于出现。此外,当将磁性调色剂用于双组分显影方法时,磁性调色剂,尽管带电性能得到改进,但趋于磁粘附于 显影剂承载构件如显影辊,在运行期间趋于引起图像恶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使用非磁性或弱磁性黑色颜料的调色剂(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2-221821、No.2004-102154、No.H03-220566和No.2004-054094)。这些调色剂具有小的饱和磁化强度且也可以用于双组分显影系统。然而,根据本发明人进行的研究,这些调色剂含有不具有充分黑度的黑色颜料颗粒,因此发现它不能表示具有足够高反射密度和高质量水平的黑色字符或字母和细线。此外,在黑色颜料自身具有足够黑度至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如果将黑色颜料分散于粘合剂树脂,存在当黑色调色剂单独使用时不能获得足够的图像密度的问题和形成黑红图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1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