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2-氨基-4-(2-呋喃基)嘧啶-5-基]-1-甲基吡啶-2(1H)-酮的结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1973.0 | 申请日: | 2006-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3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均;石原比吕之;佐藤义明;千叶博之;泷川悌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卫材R&D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5/14 | 分类号: | C07D40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呋喃 嘧啶 甲基 吡啶 结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便秘症等多种疾病的预防·治疗有效的化合物5-[2-氨基-4-(2-呋喃基)嘧啶-5-基]-1-甲基吡啶-2(1H)-酮的结晶(A型结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5-[2-氨基-4-(2-呋喃基)嘧啶-5-基]-1-甲基吡啶-2(1H)-酮具有腺嘌呤核苷受体拮抗作用,是对便秘症等多种疾病的预防·治疗有效的化合物(参见专利文献1)。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16中,记载了可作为结晶得到5-[2-氨基-4-(2-呋喃基)嘧啶-5-基]-1-甲基吡啶-2(1H)-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3/03563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医药的有效成分必须稳定地供给一定质量的制品。因此,医药的有效成分可作为结晶性物质得到时,期望由单一结晶型构成且具有对光等稳定等良好的物性。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良好物性的5-[2-氨基-4-(2-呋喃基)嘧啶-5-基]-1-甲基吡啶-2
(1H)-酮的结晶。
本发明人等经潜心研究,结果发现了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5-[2-氨基-4-(2-呋喃基)嘧啶-5-基]-1-甲基吡啶-2(1H)-酮的结晶(以下,称为B型结晶)的结晶结构不同、且对光的稳定性比B型结晶优异的新型结晶(以下,称为A型结晶),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1]~[3]。
[1]一种5-[2-氨基-4-(2-呋喃基)嘧啶-5-基]-1-甲基吡啶-2(1H)-酮的结晶,在粉末X射线衍射中,于衍射角度(2θ±0.2°)12.8°、18.1°及/或23.5°处具有衍射峰。
[2]一种5-[2-氨基-4-(2-呋喃基)嘧啶-5-基]-1-甲基吡啶-2(1H)-酮的结晶,在13C固体核磁共振光谱(以下称为13C固体NMR光谱)中,于化学位移约113.1ppm及/或约140.8ppm处具有峰。
[3][1]或[2]所述的结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5-[2-氨基-4-(2-呋喃基)嘧啶-5-基]-1-甲基吡啶-2(1H)-酮加热溶解于溶剂后,慢慢冷却使其晶析。
本发明的A型结晶具有对光稳定等良好的物性,适于用作便秘症等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剂的有效成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结晶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
[图2]为比较例1所得结晶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
[图3]为比较例2所得结晶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
[图4]为实施例1所得结晶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温度变化图。
[图5]为比较例2所得结晶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温度变化图。
[图6]为实施例1及比较例2所得结晶的DSC图。
[图7]为图6的DSC图的40~230℃范围内的放大图。
[图8]为实施例1所得结晶的13C固体NMR光谱图。
[图9]为比较例2所得结晶的13C固体NMR光谱图。
[图10]为实施例1所得结晶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11]为比较例2所得结晶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型结晶
本发明的5-[2-氨基-4-(2-呋喃基)嘧啶-5-基]-1-甲基吡啶-2(1H)-酮的结晶(A型结晶)的特征为,在粉末X射线衍射中,在衍射角度(2θ±0.2°)12.8°、18.1°及/或23.5°处具有衍射峰,另外,在13C固体NMR光谱中,于化学位移约113.1ppm及/或约140.8ppm处具有峰。在粉末X射线衍射及13C固体NMR光谱中的上述特征峰,在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16中记载的结晶(B型结晶)中未观察到。A型结晶的典型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及13C固体NMR光谱图分别为图1及图8。另外,A型结晶的典型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为图10。A型结晶对光的稳定性比B型结晶高。
一般情况下,在粉末X射线衍射中衍射角度(2θ)可于衍射角度±0.2°的范围内产生误差,因此,上述衍射角度的值应当理解为也包含±0.2°的范围内的数值。所以,本发明中不仅包括粉末X射线衍射中峰的衍射角度完全一致的结晶,也包括峰的衍射角度以±0.2°的误差一致的结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卫材R&D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卫材R&D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1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光活性环胺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菊花猪蹄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