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送粘膜疫苗用的肽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2434.9 | 申请日: | 200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5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M·迪·玛姬斯翠斯;A·法撒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里兰巴尔的摩大学;萨尼塔高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9/295 | 分类号: | A61K39/295;A61K39/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广迅;曹津燕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粘膜 疫苗 | ||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考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5年1月14日提交的第60/643,606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本发明引用其具体内容作为参考。
关于政府资助研究的声明
本发明是利用美国政府的资金,在国家健康研究院DK048373(th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DK048373)的授权下做出的。因此美国政府根据该授权条款保留本发明的某些权利。本发明是利用意大利政府的资金,在意大利卫生部的授权,即“Ricerca Finalizzata”之“3AIF”授权以及the Istituto Superiore di Sanita的授权,即内部研究之“C3MJ”授权下做出的。
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疫苗和免疫治疗领域。特别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佐剂肽和抗原的鼻用制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进行粘膜免疫的方法。
发明的背景
疫苗已经被证实为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成功的且易于接受的方法。其具有经济效益,不会诱发针对目标病原体的抗生素耐药性,也不影响宿主体内的正常菌群。在许多例子中,例如通过诱导抗病毒免疫,疫苗能够预防那些无可行的治疗或缓解方式可用的疾病。
正如现有技术所熟知的,疫苗的功能在于启动免疫系统,对免疫原性物质或抗原(抗原物质)进行应答,典型的是具有感染性的有机体或其一部分,以非感染性或非致病性的形式进入机体。一旦免疫系统被引发,或是对有机体敏感,随后作为感染性病原体的有机体就暴露于免疫系统中并引发快速而强烈的免疫反应,从而在病原体在宿主机体中复制并感染相当数量的宿主细胞进而引发病症之前破坏这些病原体。用于引发免疫系统的物质或抗原可以是具有较小感染性的完整有机体,即已知的减毒有机体,或是在一些例子中,为有机体的一部分,如糖类、蛋白质或代表有机体的各种结构成分的肽。
在许多例子中,为了刺激免疫系统达到使疫苗发挥作用的程度,例如致免疫性,就必须加强针对疫苗中存在的抗原的免疫反应。许多蛋白质,绝大部分肽以及糖类抗原在单独给予时不会产生足够的抗体反应形成免疫性。这些抗原需要在免疫系统中被视为外源性时,才会引发免疫反应。因此,建议使用佐剂来刺激免疫反应。
最为人所熟知的佐剂即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包含一种存在于油/水乳液中的分枝杆菌的混合物。弗氏佐剂以两种方式发挥作用:第一,通过加强细胞和体液性介导的免疫性;第二,通过截断抗原刺激的快速分散(“贮库效应”(depot effect))。然而,由于该物质常引起的有毒的生理性反应与免疫反应,弗氏佐剂无法应用于人体。另一种已经显示出具有免疫刺激性或佐剂活性的分子为内毒素,也被称作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PS通过触发一种“天然”免疫反应来刺激免疫系统—这种反应经过演化使得有机体能够识别内毒素(以及入侵细菌的一部份),而不需事先与该有机体接触。然而LPS毒性太强以致于不能成为可用的佐剂,与内毒素结构相关的分子,例如单磷酰基脂质A(monophosphoryllipid A,MPL),已经作为佐剂进行临床试验。然而,目前FDA核准用于人体的佐剂只有铝盐(alum),其通过抗原沉淀而“贮存”抗原。Alum也能刺激针对抗原的免疫反应。
因此,在本领域中公认的需要这样一种化合物,即与抗原单独注射或与alum共同给药相比,它能够与抗原共同给药来刺激免疫系统针对抗原产生更强的抗体反应。而且,由于粘膜疫苗的发展需要应用特殊的佐剂,用于系统性免疫反应的佐剂,例如Alum通常对于粘膜免疫反应不起效。尽管近十年来对于粘膜性疫苗用佐剂有了深入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适合用于人体的佐剂。佐剂研究的重点在于其有效性与毒性,而候选的粘膜佐剂无法完全满足高效性与无毒性的要求。此外,绝大部分试验的粘膜佐剂都是尚未了解其作用机制的复杂分子。申请人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可选择的针对抗原诱发免疫反应的无毒的肽佐剂。此肽的生物活性已经被详细说明,且其用作为佐剂的作用机制也已得到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里兰巴尔的摩大学;萨尼塔高级研究所,未经马里兰巴尔的摩大学;萨尼塔高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24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氮化储存记忆单元的多级操作
- 下一篇:内容再现装置和字幕再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