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挠性线的标签座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2638.2 | 申请日: | 200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7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M·马伊内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伊内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14 | 分类号: | G09F3/14;B65C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挠性线 标签 | ||
本发明涉及带挠性线的标签座。
众所周知,在商业领域,一件物品的特征与性质例如制造者的姓 名、构成材料的价格或组成通常列出于标签上,此标签附在原来的产 品上再由标签座保持,此标签座则固定于此待辨别的产品上。
特别是在服装品上,标签座由丝状体形成而于其上镶嵌标签,此 丝状体的一端以牢靠的方式固定于待识别的产品上,而它的另一端则 保持着此产品识别标签。
通常是这样地将丝状体固定到产品上:在丝状体的端部上设置一 由横条组成的棘齿件,将它引入到待识别产品上存在的孔口内,而它 的大小可防止其从上述孔口中松脱出。
上述孔口相对于此横条的宽度或是在织物或针织品的情形相对于 织造间距的宽度具有较小的尺寸。
特别是在织物与针织品中,借助使丝状体的横条定位于织物或针 织品的内部之上的适当工具,将横条组成的上述棘齿件插入而实现标 签的固定。
在这两种情形下,此横条常保留于产品壁内,同时朝外引出使整 个丝状体成为可见的,此丝状体是通过其打结的下端的膨胀或通过一 增设的板件来保持此标签的,该增设的板件是通过本质上属周知的工 艺与该横条同时模制。
当前出现于市场上的经济型标签座是通过模制作业实现的,其中 由丝状体、横条与端部扩大件(结或板)组成塑性材料的单一部件。
另一方面,那种需要满足特殊使用或美观要求的标签则是由一种 丝状体组成,此种线状体是由直的或加捻的挠性线构成,以织物形式, 以天然纤维例如绵线或亚麻线,以人造纤维例如尼龙或人造丝或其他 材料实现,而所述丝状体在其一端设有构成的棘齿件的塑料横条。
上述这样两种部件以相互正交方式排列成的联合区域自然是很小 的,因而就会有这样的风险:通过此挠性线的极小的牵引应力,就会 使其脱离开构成棘爪件的塑料体。
为了在标签座的两个部件之间求得充分的附着作用,在挠性线的 末端与横条之间通过下述方式进行相互连接:给横条装配一柄件,所 述柄件允许相对两个上述部件的简单交会或叠置让挠性线末端的不可 忽视的部分埋入塑料物质中。
于是在实际结构中,此塑料棘爪件取“T”形,从其底座引出该挠 性线,由天然或人造纤维以织物形式实现。
在专利文献GB 2359853与GB 2389388所说明的上述构型至少有 下述两个缺点。
第一个缺点是,在模制“T”形棘爪件时,将挠性线于模具中保持 就位是一项复杂的模制工作。
第二个缺点源于以下事实:当把标签挂在待贴标签的产品上时, 一部分塑料“T”形棘爪件,特别是例如很薄的织物的情形下保持挠性 线的部分便有可能向外突出,因而卡到其他产品上致其损伤,或者例 如当此标签被添加到精致的服装上面这种服装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显示 其质量时,此标签便有可能对美观带来负效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这样的两部件式的标签座,它包括的挠性 线所用的材料与棘爪件的横条不同,没有已知类型的相似产品所显现 出的缺点。
上述目的是通过不同材料的两种部件的这样的标签座来达到,其 中的棘爪件是由沿横向加到挠性线一端的条状件组成,其特征在于: 此挠性线的端部装设到该条状件的体部内并与沿条状件本身的纵轴基 本同轴的方向排列。
实际上,在模压此条状件时,挠性线的端部是埋设到上述塑料件 之内,埋设的这部分的长度约为所述条状件长度的一半。
在上述方式下,一旦完成模制,便制得了由从其中在最通常的实 现过程中从优选的中央位置引出的挠性线的塑料条状件构成,其中有 效的是存在这样的优点:上述挠性线借助于埋设到该塑料件内的显著 部分而能抵抗扯裂。
上述标签座最好通过下述方式完成:模制塑料接线板,引入挠性 线的末端部分,用来保持固定到物体/产品或织物上的标签。
最后,研究结果表明,还最好用刚性架以叠置方式保持此标签座 的丝状体,同时模制上述丝状体。
上述刚性架将以顺序分隔开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标签座结合到一 起,它可以利用市场上的普通工具而应用于待贴标签的物体上。
本发明通过只是作为其非限制性例子给出的可能实施形式之一并 借助附图所作的说明而能获得更好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明本发明的标签座;
图2示明上述横条的详细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伊内蒂有限公司,未经马伊内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26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